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szpe.net!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当年汉武帝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时间点,所以每一次汉武帝派遣将军出征匈奴的时候,都挑选三四月份的春季接羔期,而匈奴南下都选择农耕文明的秋收期。
  在这个时期,如果母羊难产或者小羊早产死亡,都会对整个部族的牲畜群造成巨大的影响,而牲畜的减少就会养不活部落的人口。
  而这些年,土默特部盘剥其他部族,也无法召开草原大会分配各个部族的利益,几次镇压汉人叛逃都失败了,已经逐渐失去了草原上的权威性。所以各个部落接到了黄台吉的命令后,都观望的没有发兵。
  黄台吉只能召集本部骑兵,阻击俞大猷的骑兵部队。
  俞大猷的速度非常快,他的先锋绕过了黄台吉的本部骑兵,从侧翼发起了冲锋。
  黄台吉的骑兵大为惊骇,阵营被先锋精锐冲散,俞大猷立刻抓住机会,直接冲垮了黄台吉的本部骑兵。
  黄台吉知道大势已去,只能带领骑兵后撤,试图通过板升城自守。
  但是黄台吉回到板升城前,城门已经升起,他的妻子三娘子脸色惨白的看向黄台吉说道:
  “可汗,投降吧!”
  .
  第672章 夜航船
  不过此时的明廷,已经没有精力关心草原上的变化了。
  黄台吉本身也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他可以对明廷去可汗称号自称顺义王,自然也可以向俞大猷投降。
  板升城投降之后,俞大猷又亲自带领大军扫荡了草原上一些强势的部落,这才向兰州发去了报捷文书。
  但是与此同时,东南的各种物资和人员,都在向徐州前线集结。
  胡宗宪的心情复杂,作为工部大臣,这些年来他虽然都在为东南做事,但是都在避免参与到了东南的军事决策之中来。
  这倒不是说胡宗宪对于明廷还有多少旧情,只是他实在是不愿意自己这辈子从事最多的军旅生活了。
  胡宗宪在野外修建水利工程的时候,偶尔也会想起自己在浙江抗倭的这段日子。
  他也曾经梦到过自己的老上司张经,当年为了抗倭,胡宗宪在严党麾下的时候诬陷张经,他曾经以为自己已经放下了,但午夜梦回他梦到张经的时候,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惶恐和忏悔。
  胡宗宪试图让自己忙起来,他风餐露宿,主持修建了东南多个水利工程,从浙江、福建修到了湖广、苏北,他跋山涉水亲自查看地形地貌,是所有东南大臣中最忙碌也是最苍老的。
  “时良啊,百川东到海啊,为东南效力,最后还是免不了这遭啊!”
  站在胡宗宪身边的是淮北水利大使潘季驯,这位曾经在广东推行里保法,试图通过改革地方而改革明廷的官员,在投降了东南之后,就被苏泽安排到了水利工作上,成为了胡宗宪的助手兼弟子。
  胡宗远一开始也很奇怪,为什么苏泽会给自己安排这样一个助手,他曾经询问过潘季驯,对方对于水利工程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也对水利工程的事务没多大兴趣。
  胡宗宪一开始还认为是东南没有人才,所以大都督随意塞了一个人来敷衍自己。
  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自己这位弟子兼助手,在水利上的天赋相当了得!
  潘季驯成为胡宗宪的助手之后,立刻表现出极强的水利天赋,在几次重大水利工程中,潘季驯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而且比胡宗宪的方案更加全面。
  在疏通整个淮北水路的工程中,潘季驯也起了巨大的作用。
  潘季驯提出的治理京杭运河淮北段的方案,恢复了淮北黄泛区的大运河段通行问题,抬升了淮北大运河的水位,疏通了大运河淮北段的运输能力。
  这一次出征山东,大运河淮北段作为主要的物资运输水道,胡宗宪和潘季驯作为工部的主要官员,负责保障大运河通畅。
  胡宗远最后还是以这样的方式,参与到了对明廷的最后一战之中。
  潘季驯正在检查沿途的水道,前面一艘运输枪械的船只搁浅了,潘季驯组织工部的人员将这艘船只拉到了岸边上,保障其他货船的通航。
  忙完了这件事,天已经黑了,每一艘运输船上都挂着鲸油灯,在夜色的笼罩下一艘接着一艘的继续通航。
  胡宗宪有些失神,他向身边的弟子问道:
  “听说淮北要修建南京到徐州的铁路,一旦完工之后,这漕运还有用武之地吗?”
  潘季驯笑着说道:“恩师,铁路不可能完全取代漕运,而且大运河除了运输功能,也有分散泄洪、连通河泽的功能,您重修淮北大运河,也是功在千秋的事情啊。”
  胡宗远沉默不语,这样的话他已经听了很多次,但是昨天夜里他又梦到张经了。
  梦中的张经披散着头发,拉着胡宗宪问道:
  “吾不恨汝夺吾功劳,为何要反明啊!”
  胡宗远就在这样的斥问中醒来,今天一天都有些恍惚。
  这大概就是年纪大了吧,胡宗宪有些失神。
  年轻的潘季驯说道:“恩师,工部已经在准备了,等到灭明之后,就立刻组织治理黄河的水利工程!”
  “这件事就要放在制宪会议上讨论了,大都督已经表态了,‘治理黄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制宪会议通过之后,等我们拿下山东,就可以开始准备治河了!”
  胡宗宪突然想起来,他当年投降的时候,他提出要去治理水利后,苏泽曾经开玩笑的问他是否想要治理黄河?
  那個时候的东南虽然已经占据三省,胡宗宪并不觉得苏泽能够这么快的全有天下,再说了历朝历代黄河都在泛滥,真正下大力气治理黄河的朝代屈指可数,胡宗宪只当是苏泽给自己画饼了。
  可没想到才这么点时间,苏泽就已经带领东南席卷天下,明廷龟缩在京畿山东山西三地,马上就要发动灭亡大明的战争了。
  而当年苏泽承诺的治理黄河的事情,竟然也要提交制宪会议讨论,准备在战后立刻开始修治黄河的工程。
  这可是治黄啊!
  从宋代开始,历经宋元明三代治理都不果,黄河还经常泛滥,黄泛地区的百姓苦不堪言。
  治理黄河,这件事无论成败,主持的官员都必将青史留名。
  胡宗宪看着身边的助手兼弟子,他这些年身体越来越差,治理黄河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保守估计没有十年不可能有初步成效,自己还能坚持到十年后吗?
  胡宗宪第一次开始羡慕年富力强的弟子潘季驯了,以目前东南在水利工程上的资历,潘季驯无论是能力、声望、技术,都是日后接替自己主持黄河工程的第一人选。
  有了这份资历,潘季驯在新朝的地位将不亚于那些名将们。
  还是年轻好啊,胡宗宪看着夜航的运输船,这么多的物资和士兵汇聚徐州,明廷真的能撑得住吗?
  等到了灭国一级的战争的最后时刻,其实战胜胜负已经没有多少悬念了。
  这场必然而来的决战,就和早已经退位的嘉靖皇帝的葬礼一样,不过是走个形式罢了。
  不过这场葬礼对于生者的意义更大,东南陆军海军两军,除了在草原的熊况外,旅一级的军官齐聚在徐州。
  .
  第673章 宣传战
  这场战争到了这一步,双方都已经豁出去了。
  李成梁以太后的名义召开大朝会,决定出兵徐州之后,明廷这台腐朽的政治机器也动了起来。
  首先是山西、京畿和山东各自征调五万民夫工匠,专门负责军工生产,京师的所有和军事有关的工坊都派出大臣监管,专门负责保障战时的军事生产。
  紧接着漕运船只都被集中起来,京师生产的各种物资通过京杭大运河北段拉到济州城,过几日大将军李成梁就会亲自驻扎在济州,指挥前线的战争。
  李成梁虽然因为连续的战败而威望大失,但是这一次的决战论在京师一出,明廷也算是凝聚成了共识——
  决战是必须要打了,如果再不打决战,那明廷就永远没有机会了。
  既然决战是一定要打,那如今明廷能够指挥和领导这场决战的,也只有李成梁一个人了。
  在这种共识下,李成梁成了唯一的人选,明廷的政治和军事机器发动起来,准备这场决战。
  山蒿先连续写了几篇文章来说明双方的军事力量,鼓吹明廷的军事实力,将之前的失利归咎于各地督抚不敢战,不愿意战的问题上,并且夸赞李成梁嫡系军队的战斗力。
  这种说法就仿佛是李成梁的嫡系力量只要一出手,战争就会好起来,山蒿先又将当年李成梁在山东剿匪的例子拿出来宣传,指出当年被李成梁驱赶渡海的东南军队,如今就是朝鲜的大统领李舜臣,当年李成梁将李舜臣压着打,就等于将东南的正规军压着打。
  只要不出手就是绝顶高手,明廷上下也确实被这些说法鼓动,对战争的胜利抱有一丝希望了。
  济州城,这里是山东的大运河枢纽,水陆重要的节点,在李成梁囤兵于此的时候,这里就是山东的军事重镇。
  大明新军的驻扎地就是济州城附近,这些年来济州城形成了一个畸形繁荣市场。
  新军的待遇这些年有所下滑,但是整体上还是要比普通百姓好不少的,更不要说明廷新军层层架构,军官的数量要多于东南的军队,这些驻扎在济州城的军官和士兵,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随之而来的,畅通的漕运带来了各种商品,也让济州城成为了山东日益繁华的大城市。
  不过山东作为和东南对峙最久的前线地区,比起后方京畿地区的乐观情绪,山东军民的态度就要悲观很多了。
  大明新军又不是没有和东南新军交手过,打不过就是打不过,就算是调集全部的大军攻打徐州,又要付出多少的伤亡?
  如今李成梁在山东集结了十个镇的兵力。
  这其中包含了李成梁最早练兵的三镇大明新军,如今改名为直属新军三镇,这是李成梁南征北战最精锐的家底。
  接下来是在山东募集的三镇新军,被改名为山东新军三镇,这部分新军无论是装备和训练都要落后直属新军一部分,不过也在长期对峙中积累了一些作战经验。
  最后是李成梁利用国子监的军官团和京畿的士兵,加上从辽东带回来的士兵,加上当年改编的九边旧军,最后重新整编出了四镇京畿新军。
  一镇的编制是五千人,这十镇新军合计五万人,加上各种厢军和助阵的团练,对外号称二十万大军。
  在徐州的前线,苏泽自然是本次作战的总指挥,不过苏泽自然是不可能离开南京亲自指挥作战的,他将前线指挥权交给了陆军大臣林良珺。
  林良珺立刻拜戚继光和俞咨皋为副总指挥,除了熊况的第七旅在草原外,东南这一次也算是精锐尽出。
  第一旅是海军,林默珺带领舰队从南洋返回,她的任务是封锁山东附近的海域,在山东沿海地区寻找薄弱的地区,随时准备投放兵力。
  第二旅到第六旅,经过新一轮扩编后,如今每一個旅都有士兵八千人,五个旅也就是四万人。
  为了最后的战役,苏泽还动员了所有后备役和退役军官,甚至连南京陆军学院的在校学生都拉到了徐州,这些七七八八的武装力量也凑了四万人。
  除此之外,还有从安南、朝鲜、南洋、琉球诸地征调的军队,这些藩属国仆从军加起来也有五万人。
  后勤的人员,总体数量也和明廷的总数差不多,双方都为了这场决战而投入了全部的力量。
  这个总兵力人数,并不是东南没办法动员更多的兵力,而是苏泽认为如果能解决明廷,这些人数是对中原影响最小的作战人数,如果和欧陆拿破仑战争那样,动员上百万人打会战,那就真的要打成一片焦土了。
  这就是单一民族和单一文明国家的优势所在了,欧陆战争之所以每次烈度都这么大,都是因为他们没有统一共识,内部矛盾重重,每个国家都是自己的国家叙事。
  但是中华一向有大一统的传统,即使南北对峙对面,大家也都认为自己同根同源,只要决战结束,那大一统就没有任何的难度,统治就能顺利的铺设下去。
  就在双方厉兵秣马的时候,突然一名明廷的使者来到南京。
  大都督府内临时召开的内阁会议中,徐渭对着明廷的书信嗤之以鼻的说道:
  “和谈?李成梁那匹夫真的会愿意和谈吗?这不过是明廷还没有做好准备的障眼法罢了!”
  众人纷纷点头,但是苏泽却说道:
  “明廷这不是真心要和谈,而是打的宣传战。”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More+

在霸总的世界一穿而过

半袖妖妖

冒名充军,女主她力能扛鼎

尔徽

夫人该洞房了(重生)

杳杳冰敲月

质女

狂上加狂

我的后宫全性转了[穿书]

绮绣雪

反派他六亲不认[穿书]

江羊大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