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三重绝境网
第243章 三重绝境网
这位齐总,名叫齐德强。
对于周浩然的话,李长兴还没什么反应,他却面色微变,惊愕的看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似乎发现了什么真相。
怪不得长兴出版社能大获全胜呢!
原来是因为他!
周浩然微笑着问:“齐总,你怎么看?”
“我可以想办法,延长账期谈判。”齐德强深吸了一口气,索性说开了,“拖延欠款,导致三彩印刷厂的现金流危机加剧,加速其无法偿还利息,最终逼迫他们要变卖设备抵债。”
听他这么一说,李长兴才反应过来。
原来是这样!
周浩然笑着说:“齐总开玩笑了。”
齐德强眼神灼热起来,说道:“周总,我不是客盟文化的老板,我只是总经理,老板另有其人。”
“哦?”周浩然听出了他的意思,“齐总能做什么?”
齐德强道:“昨晚,《民生调查》的暗访镜头,已经证实三彩印刷厂违反了安全生产条例。可以用客盟文化公司的名义,向监管部门对进行举报,促使其被罚款、整改,乃至查封。”
周浩然这下就确定了,这位齐总是个良禽择木而栖的聪明人,淡然道:“今晚,《民生调查》针对这件事,还会有一期的报道。如果真能像你说的那样,就不妨借助媒体力量,对三彩印刷厂形成‘官民共讨’的局面。”
齐德强笑着说:“价格断其路,舆论毁其名,资金催其命。周总,这套组合拳厉害啊!三彩印刷厂那边,必然可以陷入市场、道德和财务的三重绝境网里。”
周浩然没想到,身边人没看破,却让一个外人给看明白了,“他们叫三彩印刷厂嘛,三招回击,也算应景。”
李长兴眼睛睁大。
听齐总这么一说,他才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
是啊!
就是这样!
第一招,订单价格砍半;
第二招,《民生调查》的舆论攻势;
第三招,加速其资金链的断裂。
三招下来,三彩印刷厂因价格劣势失去订单、舆论崩塌失去客户、债务压顶失去周转能力……而长兴出版社,则以“行业救星”姿态接收其资源。
从而完成蛇吞象的壮举!
原来,这才是周大先生的全盘策划!
齐德强也感慨着说:“周总大手笔,佩服啊!”
周浩然都被他看穿了,就不用再隐藏了,笑着说:“齐总,中博书局最近在做教辅书的项目,你应该听说了吧?”
齐德强赞叹道:“听说这段时间,全国的经销商都往海港跑,想要来中博书局拿货,‘中博状元’快速发酵,都形成了现象话题。我开始还奇怪呢,没想到姜总竟然能做成这么大一笔生意,原来是背后有高人。”
周浩然道:“这才只是个开始,‘中博状元’会形成一个教辅书品牌,中博书局的计划是围绕着这个品牌,每年推出20款以上的教辅书。”
“大生意!”
齐德强肃然起敬。
周浩然笑呵呵的抛出了橄榄枝,“只靠姜总一个人,恐怕运作不起这么大的生意。”
齐德强沉声道:“现在,‘黄冈密卷’逐渐的崛起,可见有人也在做类似的事情,也要推动‘黄冈密卷’成为教辅书的一个大品牌。他们会是‘中博状元’的竞争对手!”
周浩然淡然道:“我知道‘黄冈密卷’。黄冈是个地名,谁都可以冠名,就必然会导致这个品牌一盘散沙、良莠不齐。‘中博’不一样,相关商标都在中博书局手里,这才能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品牌护城河。”
“周总深谋远虑。”
齐德强不方便多说,毕竟他还没参与进来。
不过,他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大生意。
这可比出版武侠小说有意义多了。
运作好了,这就是一统全国教辅市场的机会!就算做不到一统全国,至少可以坐镇海港,坐拥南方市场的半壁江山。
周浩然的大饼已经画完了,说道:“齐总,中博书局永远会有你的位置。不过,当务之急是先解决掉三彩印刷厂的麻烦。”
齐德强点了点头,“理解。”
周浩然道:“有些事情,我这边不方便出面。”
齐德强也明白这个道理。
想要加入中博书局,跟周总去做一些大事,必然得交上一份投名状才行。
见血的事,中博书局不想沾染。
就必须得有人下手才行。
齐德强咬咬牙,坚定的说:“我以客盟文化的名义,在行业里联系一些书商,来抵制、讨伐和举报三彩印刷厂。”
周浩然道:“那就请齐总多费心。”
“我这就回去安排!”
齐德强起身告辞。
想做好生意,最重要的就是眼光。
他已经做出了选择。
送齐德强离开,李长兴有些患得患失。
真切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
怪不得周大先生要找一个副厂长过来呢。
周浩然看出来了,不为所动,笑着说:“老李,我看厂房里的工人好像多了不少,你招人了?”
“没有,借来的。”
李长兴就简单的解释。
现在印刷厂这边,解决了订单不足的问题。
又出现了新问题,就是订单太多了,导致产能不够。
限制产能的不是印刷速度,而是装订速度。
限制装订速度的有两个要素。
一个是装订设备,一个是装订工人。
所以他从同行那里借调来了50名装订工人,长兴印刷厂这边的产能,就算是饱和了。
周浩然问:“现在每月能出多少本书?”
“22万-25万,看书的种类。”李长兴既振奋,又担忧,“印刷厂的产能已经到顶了,可现在订单是越来越多。印刷产业里,国家有意推动更多的资源流向给民间。”
周浩然点了点头,“等拿下了三彩印刷厂,基本就可以做到一统黄浦滩的民间印刷产业了。”
李长兴道:“想要有更大的接单能力,就必须要有更多的工厂。我听说了政策消息,到了明年,那些国营出版社也都会开放出来,允许他们自由的选择印刷厂来合作,而不必非要选国营印刷厂。民间订单量会更多。”
周浩然笑笑,“跟《萌芽》一样?”
“对,《萌芽》是去年换了社长,开始全面的市场化运作。”李长兴想说的就是这个,“《萌芽》放弃了他们一直合作的国营印刷厂的,导致那家印刷厂已经进入了清算流程。”
“嗯?”周浩然眉梢一挑,“现在?”
李长兴道:“对,《萌芽》是他们最大的客户,很长时间甚至是唯一的客户。可去年《萌芽》市场化之后,为了降低成本,追求更高的杂志品质,就不跟他们合作了。”
周浩然看他意有所动,很吃惊的说:“你不是想收购国有企业吧?”
“啊?”李长兴微微一怔,“不行吗?”
“不行!”
周浩然绝对不会陷进这个泥潭里。
李长兴道:“很多中小国营企业,都挂牌出售了。这些都是财政的包袱啊,为了甩掉包袱,很多地方都给出了极优越的条件。”
周浩然瞥他一眼,“你不怕秋后算账?”
“不会吧?”
李长兴面色微变。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周浩然指了指他,又指了指自己,“你不会真以为,咱们这样的人,属于‘一部分人’吧?人家的产业,让他们自己去瓜分。咱们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市场里刨食,慢慢积累吧!”
李长兴道:“咱们现在产能不够啊,熟练的装订工人,都在国营厂里啊。我这五十个装订师傅,是从别人那里借调来的。”
周浩然道:“先拿下三彩印刷厂再说!”
当晚,《民生调查》关于印刷厂安全生产的专题报道第二期上线了。
相比于昨天对个别印刷厂违规生产的批判和揭露。
今天的内容,要积极向上许多。
主要是两个要点。
第一,报道海港印刷集团,说明国营企业定海神针的作用。
第二,树立了长兴出版社为优质民营印刷厂的正面典型。
周浩然在单位里接上了乔岁青。
两人一起步行回家。
接到了一个电话。
“周总吗?我是麦良平。”
“哦!麦总啊,你好你好!”
“这是你的手笔吗?”
麦良平的语气低沉,哪还有往日里春风得意的劲。以前讲话,他语调都是上扬的,现在声音都有点嘶哑了。
周浩然笑着说:“什么手笔啊?麦总,你在说什么?”
麦良平沉默了许久,才缓缓的说:“收手吧,我们谈谈。”
周浩然莫名其妙的说:“谈什么?”
“周总,我是这么考虑的。”麦良平现在是内外受敌,被电视台曝光之后,哪怕是陆少都保不住他了,“长兴印刷厂的订单很多,但是产能不足。三彩印刷厂的产能充足,但是订单不够。我们合作吧!”
周浩然牵着青梅姐姐的小手,漫步在街头,不为所动的说:“麦总,那你应该去找李长兴李总啊,怎么联系我了?”
麦良平道:“你帮忙带个话。”
“麦总,我不知道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矛盾。但我之前就说过,和气生财。既然各有所需,两家印刷厂不如就合并算了!这是双赢!”
“谁合并谁?”
“你和李总谈,别的我真不知道。”
周浩然笑呵呵,语气不紧不慢。
结束了通话,乔岁青在旁,就促狭地说:“竹马先生,是不是又赢了?”
周浩然笑嘻嘻的说:“双赢,就是我赢了两次。”
乔岁青嗔道:“幼稚!”
周浩然搂过了她纤细的腰,惊叹说:“青梅,你这腰也太细了吧?跟少女似的。”
“姐本来就是少女!”
乔岁青给了他一个大白眼。
(本章完)
这位齐总,名叫齐德强。
对于周浩然的话,李长兴还没什么反应,他却面色微变,惊愕的看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似乎发现了什么真相。
怪不得长兴出版社能大获全胜呢!
原来是因为他!
周浩然微笑着问:“齐总,你怎么看?”
“我可以想办法,延长账期谈判。”齐德强深吸了一口气,索性说开了,“拖延欠款,导致三彩印刷厂的现金流危机加剧,加速其无法偿还利息,最终逼迫他们要变卖设备抵债。”
听他这么一说,李长兴才反应过来。
原来是这样!
周浩然笑着说:“齐总开玩笑了。”
齐德强眼神灼热起来,说道:“周总,我不是客盟文化的老板,我只是总经理,老板另有其人。”
“哦?”周浩然听出了他的意思,“齐总能做什么?”
齐德强道:“昨晚,《民生调查》的暗访镜头,已经证实三彩印刷厂违反了安全生产条例。可以用客盟文化公司的名义,向监管部门对进行举报,促使其被罚款、整改,乃至查封。”
周浩然这下就确定了,这位齐总是个良禽择木而栖的聪明人,淡然道:“今晚,《民生调查》针对这件事,还会有一期的报道。如果真能像你说的那样,就不妨借助媒体力量,对三彩印刷厂形成‘官民共讨’的局面。”
齐德强笑着说:“价格断其路,舆论毁其名,资金催其命。周总,这套组合拳厉害啊!三彩印刷厂那边,必然可以陷入市场、道德和财务的三重绝境网里。”
周浩然没想到,身边人没看破,却让一个外人给看明白了,“他们叫三彩印刷厂嘛,三招回击,也算应景。”
李长兴眼睛睁大。
听齐总这么一说,他才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
是啊!
就是这样!
第一招,订单价格砍半;
第二招,《民生调查》的舆论攻势;
第三招,加速其资金链的断裂。
三招下来,三彩印刷厂因价格劣势失去订单、舆论崩塌失去客户、债务压顶失去周转能力……而长兴出版社,则以“行业救星”姿态接收其资源。
从而完成蛇吞象的壮举!
原来,这才是周大先生的全盘策划!
齐德强也感慨着说:“周总大手笔,佩服啊!”
周浩然都被他看穿了,就不用再隐藏了,笑着说:“齐总,中博书局最近在做教辅书的项目,你应该听说了吧?”
齐德强赞叹道:“听说这段时间,全国的经销商都往海港跑,想要来中博书局拿货,‘中博状元’快速发酵,都形成了现象话题。我开始还奇怪呢,没想到姜总竟然能做成这么大一笔生意,原来是背后有高人。”
周浩然道:“这才只是个开始,‘中博状元’会形成一个教辅书品牌,中博书局的计划是围绕着这个品牌,每年推出20款以上的教辅书。”
“大生意!”
齐德强肃然起敬。
周浩然笑呵呵的抛出了橄榄枝,“只靠姜总一个人,恐怕运作不起这么大的生意。”
齐德强沉声道:“现在,‘黄冈密卷’逐渐的崛起,可见有人也在做类似的事情,也要推动‘黄冈密卷’成为教辅书的一个大品牌。他们会是‘中博状元’的竞争对手!”
周浩然淡然道:“我知道‘黄冈密卷’。黄冈是个地名,谁都可以冠名,就必然会导致这个品牌一盘散沙、良莠不齐。‘中博’不一样,相关商标都在中博书局手里,这才能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品牌护城河。”
“周总深谋远虑。”
齐德强不方便多说,毕竟他还没参与进来。
不过,他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大生意。
这可比出版武侠小说有意义多了。
运作好了,这就是一统全国教辅市场的机会!就算做不到一统全国,至少可以坐镇海港,坐拥南方市场的半壁江山。
周浩然的大饼已经画完了,说道:“齐总,中博书局永远会有你的位置。不过,当务之急是先解决掉三彩印刷厂的麻烦。”
齐德强点了点头,“理解。”
周浩然道:“有些事情,我这边不方便出面。”
齐德强也明白这个道理。
想要加入中博书局,跟周总去做一些大事,必然得交上一份投名状才行。
见血的事,中博书局不想沾染。
就必须得有人下手才行。
齐德强咬咬牙,坚定的说:“我以客盟文化的名义,在行业里联系一些书商,来抵制、讨伐和举报三彩印刷厂。”
周浩然道:“那就请齐总多费心。”
“我这就回去安排!”
齐德强起身告辞。
想做好生意,最重要的就是眼光。
他已经做出了选择。
送齐德强离开,李长兴有些患得患失。
真切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
怪不得周大先生要找一个副厂长过来呢。
周浩然看出来了,不为所动,笑着说:“老李,我看厂房里的工人好像多了不少,你招人了?”
“没有,借来的。”
李长兴就简单的解释。
现在印刷厂这边,解决了订单不足的问题。
又出现了新问题,就是订单太多了,导致产能不够。
限制产能的不是印刷速度,而是装订速度。
限制装订速度的有两个要素。
一个是装订设备,一个是装订工人。
所以他从同行那里借调来了50名装订工人,长兴印刷厂这边的产能,就算是饱和了。
周浩然问:“现在每月能出多少本书?”
“22万-25万,看书的种类。”李长兴既振奋,又担忧,“印刷厂的产能已经到顶了,可现在订单是越来越多。印刷产业里,国家有意推动更多的资源流向给民间。”
周浩然点了点头,“等拿下了三彩印刷厂,基本就可以做到一统黄浦滩的民间印刷产业了。”
李长兴道:“想要有更大的接单能力,就必须要有更多的工厂。我听说了政策消息,到了明年,那些国营出版社也都会开放出来,允许他们自由的选择印刷厂来合作,而不必非要选国营印刷厂。民间订单量会更多。”
周浩然笑笑,“跟《萌芽》一样?”
“对,《萌芽》是去年换了社长,开始全面的市场化运作。”李长兴想说的就是这个,“《萌芽》放弃了他们一直合作的国营印刷厂的,导致那家印刷厂已经进入了清算流程。”
“嗯?”周浩然眉梢一挑,“现在?”
李长兴道:“对,《萌芽》是他们最大的客户,很长时间甚至是唯一的客户。可去年《萌芽》市场化之后,为了降低成本,追求更高的杂志品质,就不跟他们合作了。”
周浩然看他意有所动,很吃惊的说:“你不是想收购国有企业吧?”
“啊?”李长兴微微一怔,“不行吗?”
“不行!”
周浩然绝对不会陷进这个泥潭里。
李长兴道:“很多中小国营企业,都挂牌出售了。这些都是财政的包袱啊,为了甩掉包袱,很多地方都给出了极优越的条件。”
周浩然瞥他一眼,“你不怕秋后算账?”
“不会吧?”
李长兴面色微变。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周浩然指了指他,又指了指自己,“你不会真以为,咱们这样的人,属于‘一部分人’吧?人家的产业,让他们自己去瓜分。咱们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市场里刨食,慢慢积累吧!”
李长兴道:“咱们现在产能不够啊,熟练的装订工人,都在国营厂里啊。我这五十个装订师傅,是从别人那里借调来的。”
周浩然道:“先拿下三彩印刷厂再说!”
当晚,《民生调查》关于印刷厂安全生产的专题报道第二期上线了。
相比于昨天对个别印刷厂违规生产的批判和揭露。
今天的内容,要积极向上许多。
主要是两个要点。
第一,报道海港印刷集团,说明国营企业定海神针的作用。
第二,树立了长兴出版社为优质民营印刷厂的正面典型。
周浩然在单位里接上了乔岁青。
两人一起步行回家。
接到了一个电话。
“周总吗?我是麦良平。”
“哦!麦总啊,你好你好!”
“这是你的手笔吗?”
麦良平的语气低沉,哪还有往日里春风得意的劲。以前讲话,他语调都是上扬的,现在声音都有点嘶哑了。
周浩然笑着说:“什么手笔啊?麦总,你在说什么?”
麦良平沉默了许久,才缓缓的说:“收手吧,我们谈谈。”
周浩然莫名其妙的说:“谈什么?”
“周总,我是这么考虑的。”麦良平现在是内外受敌,被电视台曝光之后,哪怕是陆少都保不住他了,“长兴印刷厂的订单很多,但是产能不足。三彩印刷厂的产能充足,但是订单不够。我们合作吧!”
周浩然牵着青梅姐姐的小手,漫步在街头,不为所动的说:“麦总,那你应该去找李长兴李总啊,怎么联系我了?”
麦良平道:“你帮忙带个话。”
“麦总,我不知道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矛盾。但我之前就说过,和气生财。既然各有所需,两家印刷厂不如就合并算了!这是双赢!”
“谁合并谁?”
“你和李总谈,别的我真不知道。”
周浩然笑呵呵,语气不紧不慢。
结束了通话,乔岁青在旁,就促狭地说:“竹马先生,是不是又赢了?”
周浩然笑嘻嘻的说:“双赢,就是我赢了两次。”
乔岁青嗔道:“幼稚!”
周浩然搂过了她纤细的腰,惊叹说:“青梅,你这腰也太细了吧?跟少女似的。”
“姐本来就是少女!”
乔岁青给了他一个大白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