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亲自开口,规劝蒙毅,希望他能够改正自己的问题。
在秦二世的众多朝臣之中,几乎没有人有这样大的殊荣。
这样的事情落在蒙毅身上,蒙毅很清楚意义有多重要。
若非皇帝把自己当做自己人,又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蒙毅深受感动,出门前,对着自己的妻子眼眶湿润地说,“我这次前去,一定要改了过去那嚣张自傲的毛病,按照陛下说的话去做。”
“恩。”蒙毅的夫人笑盈盈地答应着。
蒙毅看着自己美丽可爱的夫人,再次信心满满的举高臂膀说,“看着吧,等我这次回来,一定能让陛下满意。到时候我会让陛下以我为骄傲。”
“恩。”
蒙毅傻傻地笑着问,“良人怎么不管我说什么,你都只是说恩啊。”
蒙夫人只是微微笑着,“等夫君回来,到时候就明白我为什么这样了。”
蒙毅望着自己的妻子,又将其抱住亲了一下,“我是真的舍不得你啊。”
蒙毅被妻子哄着,终于慢吞吞地走了。
这次出外差,蒙毅说不定一年才能回来。
蒙夫人已经做好了负担整个家庭重担的责任,她站在门口,一直望着丈夫骑马远走。
她和蒙毅生了一堆小孩子,这些孩子们都躲在门口后,看着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两个人含情脉脉地互相对视。
等到蒙毅走远了,孩子们围上去抱住蒙夫人,四面八方环绕着她。
“阿母,为什么你刚才只点头说恩啊。”
蒙夫人望着夫君远走的背影,非但不悲伤,反而微笑着说,“因为我知道你们的父亲只是嘴上说说罢了,去了之后,不会有半点改变的。”
“啊?为什么啊?”最年长的孩子恭敬地站在一侧。“皇帝陛下都亲自发话了,难道说父亲也不听从。”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的夫君如果是个轻易就会改变自己的人,我也不会嫁给她了。”
少夫人说着,下巴微微上扬。
也是全然不把皇帝小儿的话当回事。
蒙氏一家人,从老到少,从男到女,没有一个是媚上的货色。
蒙毅骑着骏马,一路上飞沙走石赶往成都。
到了成都邑,果然门口候着一大帮人。
上至县丞,下至小吏,再到小老百姓都来城门口迎接了。
蒙毅看到城门口的人一个个衣著得体,吃的油光满面,而他们身边放了大大小小上百个礼盒。
蒙毅,他最厌恶的就是这种做法。
因为他知道,这些礼品都是他们从百姓身上搜刮而来的。
蒙毅当即脸色一黑,骑着马大摇大摆走了进去。
对于礼品,那自然是没有收下。
之后办事,他也是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如果有谁提出的意见对民众不利。
蒙毅就会把为吏之道对着那人复述一遍,直到那人害怕为止。
这样做官,蒙毅非常兴奋。
他沉浸在法、理的世界里,对于公事上每一件事,都用最缜密的逻辑去分析。
他喜欢把一件事条分缕析,对于树叶,他也能够做到把所有的脉络纹路和叶片分开,理的清清楚楚的。
蒙毅在成都做事,筹备经济都城。
从没有一个地方的经济,像是如今的成都这样死气沉沉,这都是因为负责管理成都经济的人过于刻板,严重的时候,坊市上前来交易的人,在一帮秦兵的目光注视下,都不敢大声说话。
蒙毅是来建设五都经济的没错,但是他首创了什么计划经济。
把成都的经济搞得一滩死水,把物价固定在一个标准,长达好几个月没有变动。
天下的商家听说帝国要建经济大都,本来是欢天喜地的,结果到来之后,却遇到这样的情况。
谁也想不通,皇帝为什么要派遣这样一个人过来。
这不是来捣乱的吗。
那一年,成都就变了味道。
商贩市侩的气息被暂时性地压制了,成都这里变得像是国都那样严肃沉默。
但是,这个阶段却是底层的老百姓们过的最愉快的一段日子。
因为他们根本不用担心明天,市场的价格不变,他们不用担心今天这肉是买贵了,他们不需要操心这些小事。
以往市场上的肉价,那都是高低起伏不定的。
今天是五钱,明天是七钱,再过几天,又变成了四钱。
底层百姓们,为啥多数都是老弱病残。孩子夭折的快,父母离异的多。
为什么啊。
就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啊。
家里一个月只有一百钱的收入,可是养活家里人,得多少钱。
哪怕一个月吃一顿肉吧,父母亲都要精打细算。
假如一个母亲没有看好市场价,用八钱买了一吊肉回来,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就是犯了天大的罪过。
这一家人,将要因为这一串肉打起来。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打架、吵架,就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
尝闻富贵人笑语,“怎么,玩不起?输不起?”
试问,穷人怎么玩得起,怎么输得起。
他只要玩了,等他的就是一个死字。
他只要输了,这一辈子都不用娶媳妇了。
凭什么鼓励年轻的穷人多冒险,富贵人会给穷人家的孩子收尸吗?
天天吹的天乱坠,把一个个正常人骗成脑残,输的遍体鳞伤。
为了生育,为了让大牛马生出小牛马来,鼓吹什么爱情。
试问,这些人的良心呢?
犯下累累的滔天罪行,竟然还能堂而皇之坐在那个高位上,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功劳簿上。
啊呸!
蒙毅是个愣头青啊,照本宣科。他只会照着那些奸臣歹人发明出来的为吏之道,有板有眼地做事,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
因为那些人曾经告诉蒙毅,书上的都是真理,那些被人编造出来的,就是解救人的道。
蒙毅自然照做。
能够打败魔法的,自然还得是魔法。
蒙毅把成都这些贪官污吏,还有奸商恶贾整的死死的,他们听到蒙毅这个名字就感到害怕。
虽然把事情搞砸了,但是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啊。
经济大都没搞成,但是邛崃的老百姓们过了几天安生日子啊。这大概是他们人生之中过的最为幸福快乐的日子了。
家里的人不为一些小事情吵闹。
天下事,就是家事。家事就是天下事。
原因就在此。
大国不宁,小家不安。
小家不安,大国势必不宁。
蒙毅本来还以为自己做的很好,
只是,蒙毅这个搞法,还是被人诟病啊。
在咸阳城里养尊处优,啊不是,是每天兢兢业业、按部就班摸鱼的皇帝,还是又一次收到了告蒙毅的状子。
大臣们本来就对蒙毅心有怨恨,就等着他露出马脚,好参他一本。
虽然大臣们也恨皇帝,但是皇帝能让他们做到也去爱他,舍不得他。让人爱一个人,或者恨一个人,都是挺简单的,但是让一个人对一个人又爱又恨,这就难了。
但是蒙毅不一样了,年纪轻轻,不懂这世界的规则谁来制定。
自从蒙毅提出建设五都以来,他就只想着单纯地执行皇帝的意志,完成任务,始终没想着给大臣们一点做手脚的机会,捞不着油水。
而皇帝的话,和蒙毅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是非善恶观念来抗衡,根本没有多大的影响力。
说实话,秦二世还是太奸猾了。
蒙毅这样的人,是完全消化不了秦二世的做法的。
蒙毅永远也学不会秦二世到底是怎么做到百般变化,但是始终坚持做一件事。
甚至于,蒙毅有时候有些看不惯皇帝的惺惺作态,不理解皇帝的虚伪,不喜欢皇帝表面一套背地一套。
若非扶苏身上有所有人都最喜欢的东西,蒙毅可能远离他吧。
蒙毅挡住了众人发财的道路,本来也就离死亡不远了。
可惜他还浑然不觉。
皇帝看到文书,也是气得眼耳口鼻都要冒烟了,“这个蒙毅,真是不把朕的话放在眼里。”
陈平早就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蒙毅这个人,说到底是太上皇的亲信,虽然归附了皇帝,但那也是太上皇的意思,再加上哥哥劝阻这才安在秦二世身边。
他的心里对秦二世,始终是不能像秦始皇那样。
这回出事,也实属意料之中。
秦二世倒是没陈平脑瓜转的这么快。
“陛下,事已如此,还是想想该由谁去收拾局面吧。”
说到底,陈平怎么也想不通,皇帝怎么会派蒙毅这个愣头青去建设五都。
陈平说罢,这才意识到自己方才言语之间有些不合适。
他把头低下来。
不料,秦二世却望着陈平,反复看了又看后说,“朕觉得,你就挺不错的。你小子,像是泥土里的泥鳅一样,滑不溜秋的。”
“谁也捉不住你,谁也不能奈何你。”
“去吧,和蒙毅搭个伴,把成都的经济搞起来。”
“成都是个重地,毗邻着太多战略要地。”
“搞好成都的经济,也能够帮着养活周围的一批人。否则,建立这经济大都意义何在。”
皇帝给的差事,恰恰是陈平梦寐以求的大事。
陈平一直都想干一番能够名流千古的大事。在来到咸阳城后,他看到哪怕是一个才能平庸的人,也能因为平台,因为站位高,所以得到绝佳的资源,从而得以有机会名垂于竹帛之上。
这就让陈平感到更愤懑了。
而有了这样高的平台,却还需要一个好的机会。
一个能够彰显自己实力的机会。
陈平是个才士啊,对一个才士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才干能够被发挥。
因为最折磨有才华的人的事就是不给他事情做,反而让他白白的去享受荣华富贵。
这比用刀子去剜掉一个人的心脏还要难受。
成都之富饶,被冠以“天府之国”。
实际上,历史上有多个地方先后被视为富饶的天府,但持续繁荣的只有成都平原——天府也几乎成了成都的代名词。
繁荣一时的邯郸、临淄,后来均走向了衰落,与其同为“五都”之一的成都则长盛不衰。
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秦初,在天下人口不过五千万人时。
成都的人口有7万6千户,约合40万人,其繁华程度,跟东方的都会临淄遥相呼应。
成都出品的“蜀锦”,热销大秦每一个地方。
成都不仅在人口方面突出,而且在文化、教育等众多领域都全国领先。
蒙毅这次来成都,主要任务就是来这里发展一个更大的纺织厂。
帝国正在工业革命时期,任何的经济建设,都一定会有工业革命的影子。
来成都建立经济大都市,可不是单纯就为了让这里的经济变得繁华起来,更重要的是把工业革命的成果带到这个都市来。
在历史上,西汉在成都设立的管理丝织手工业的机构就是“锦官城”,用民国四川文人李劼人的话说,这是最早的“特别工业区”。
从汉初开始,“锦官城”园区主打产品就叫“蜀锦”,是名副其实的地理标志产品,行销大江南北。
汉武帝的“五星出东方”护膊,就是产自成都的蜀锦。
而成都所出的漆器,比织锦更早打出了名堂,战国时期已流通到中原及部分海外地区。
公元前139年,当时尚未打通丝绸之路,首次出使西域的张骞在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大夏(今阿富汗)等地发现,这里竟有从身毒(今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转运过来的蜀布、邛竹杖——从描述可看出,这两款产品都来自成都平原。
汉代朝鲜半岛的乐浪郡故地和蒙古国的考古发现中,均曾发掘出带有“蜀郡工官”的漆器。其中,一款叫“金错蜀杯”的成都漆器是热销款。
也就是说,成都的经济底蕴是非常棒的。
一旦成都成为经济大都,周围的城市很快就会跟着发展起来。
而恰恰因为,成都的底蕴实在是太棒了。
这里变成了最适合移植工业革命成果的地方。
纺织、漆器,这两个大类,一旦开设工厂,那就是提供上万个岗位。
秦二世就把这么重要的活给了蒙毅。
大臣们那都是算死了。
在臣子们心中,皇帝心中的臣子其实就两类。
一类只有大臣把事情都干好了,皇帝才会给机会让他们升迁。
另一类是,朕为了让你升迁,才让你去办这个事。
可想而知,蒙毅把这件事搞砸,皇帝有多气恼。(本章完)
在秦二世的众多朝臣之中,几乎没有人有这样大的殊荣。
这样的事情落在蒙毅身上,蒙毅很清楚意义有多重要。
若非皇帝把自己当做自己人,又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蒙毅深受感动,出门前,对着自己的妻子眼眶湿润地说,“我这次前去,一定要改了过去那嚣张自傲的毛病,按照陛下说的话去做。”
“恩。”蒙毅的夫人笑盈盈地答应着。
蒙毅看着自己美丽可爱的夫人,再次信心满满的举高臂膀说,“看着吧,等我这次回来,一定能让陛下满意。到时候我会让陛下以我为骄傲。”
“恩。”
蒙毅傻傻地笑着问,“良人怎么不管我说什么,你都只是说恩啊。”
蒙夫人只是微微笑着,“等夫君回来,到时候就明白我为什么这样了。”
蒙毅望着自己的妻子,又将其抱住亲了一下,“我是真的舍不得你啊。”
蒙毅被妻子哄着,终于慢吞吞地走了。
这次出外差,蒙毅说不定一年才能回来。
蒙夫人已经做好了负担整个家庭重担的责任,她站在门口,一直望着丈夫骑马远走。
她和蒙毅生了一堆小孩子,这些孩子们都躲在门口后,看着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两个人含情脉脉地互相对视。
等到蒙毅走远了,孩子们围上去抱住蒙夫人,四面八方环绕着她。
“阿母,为什么你刚才只点头说恩啊。”
蒙夫人望着夫君远走的背影,非但不悲伤,反而微笑着说,“因为我知道你们的父亲只是嘴上说说罢了,去了之后,不会有半点改变的。”
“啊?为什么啊?”最年长的孩子恭敬地站在一侧。“皇帝陛下都亲自发话了,难道说父亲也不听从。”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的夫君如果是个轻易就会改变自己的人,我也不会嫁给她了。”
少夫人说着,下巴微微上扬。
也是全然不把皇帝小儿的话当回事。
蒙氏一家人,从老到少,从男到女,没有一个是媚上的货色。
蒙毅骑着骏马,一路上飞沙走石赶往成都。
到了成都邑,果然门口候着一大帮人。
上至县丞,下至小吏,再到小老百姓都来城门口迎接了。
蒙毅看到城门口的人一个个衣著得体,吃的油光满面,而他们身边放了大大小小上百个礼盒。
蒙毅,他最厌恶的就是这种做法。
因为他知道,这些礼品都是他们从百姓身上搜刮而来的。
蒙毅当即脸色一黑,骑着马大摇大摆走了进去。
对于礼品,那自然是没有收下。
之后办事,他也是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如果有谁提出的意见对民众不利。
蒙毅就会把为吏之道对着那人复述一遍,直到那人害怕为止。
这样做官,蒙毅非常兴奋。
他沉浸在法、理的世界里,对于公事上每一件事,都用最缜密的逻辑去分析。
他喜欢把一件事条分缕析,对于树叶,他也能够做到把所有的脉络纹路和叶片分开,理的清清楚楚的。
蒙毅在成都做事,筹备经济都城。
从没有一个地方的经济,像是如今的成都这样死气沉沉,这都是因为负责管理成都经济的人过于刻板,严重的时候,坊市上前来交易的人,在一帮秦兵的目光注视下,都不敢大声说话。
蒙毅是来建设五都经济的没错,但是他首创了什么计划经济。
把成都的经济搞得一滩死水,把物价固定在一个标准,长达好几个月没有变动。
天下的商家听说帝国要建经济大都,本来是欢天喜地的,结果到来之后,却遇到这样的情况。
谁也想不通,皇帝为什么要派遣这样一个人过来。
这不是来捣乱的吗。
那一年,成都就变了味道。
商贩市侩的气息被暂时性地压制了,成都这里变得像是国都那样严肃沉默。
但是,这个阶段却是底层的老百姓们过的最愉快的一段日子。
因为他们根本不用担心明天,市场的价格不变,他们不用担心今天这肉是买贵了,他们不需要操心这些小事。
以往市场上的肉价,那都是高低起伏不定的。
今天是五钱,明天是七钱,再过几天,又变成了四钱。
底层百姓们,为啥多数都是老弱病残。孩子夭折的快,父母离异的多。
为什么啊。
就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啊。
家里一个月只有一百钱的收入,可是养活家里人,得多少钱。
哪怕一个月吃一顿肉吧,父母亲都要精打细算。
假如一个母亲没有看好市场价,用八钱买了一吊肉回来,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就是犯了天大的罪过。
这一家人,将要因为这一串肉打起来。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打架、吵架,就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
尝闻富贵人笑语,“怎么,玩不起?输不起?”
试问,穷人怎么玩得起,怎么输得起。
他只要玩了,等他的就是一个死字。
他只要输了,这一辈子都不用娶媳妇了。
凭什么鼓励年轻的穷人多冒险,富贵人会给穷人家的孩子收尸吗?
天天吹的天乱坠,把一个个正常人骗成脑残,输的遍体鳞伤。
为了生育,为了让大牛马生出小牛马来,鼓吹什么爱情。
试问,这些人的良心呢?
犯下累累的滔天罪行,竟然还能堂而皇之坐在那个高位上,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功劳簿上。
啊呸!
蒙毅是个愣头青啊,照本宣科。他只会照着那些奸臣歹人发明出来的为吏之道,有板有眼地做事,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
因为那些人曾经告诉蒙毅,书上的都是真理,那些被人编造出来的,就是解救人的道。
蒙毅自然照做。
能够打败魔法的,自然还得是魔法。
蒙毅把成都这些贪官污吏,还有奸商恶贾整的死死的,他们听到蒙毅这个名字就感到害怕。
虽然把事情搞砸了,但是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啊。
经济大都没搞成,但是邛崃的老百姓们过了几天安生日子啊。这大概是他们人生之中过的最为幸福快乐的日子了。
家里的人不为一些小事情吵闹。
天下事,就是家事。家事就是天下事。
原因就在此。
大国不宁,小家不安。
小家不安,大国势必不宁。
蒙毅本来还以为自己做的很好,
只是,蒙毅这个搞法,还是被人诟病啊。
在咸阳城里养尊处优,啊不是,是每天兢兢业业、按部就班摸鱼的皇帝,还是又一次收到了告蒙毅的状子。
大臣们本来就对蒙毅心有怨恨,就等着他露出马脚,好参他一本。
虽然大臣们也恨皇帝,但是皇帝能让他们做到也去爱他,舍不得他。让人爱一个人,或者恨一个人,都是挺简单的,但是让一个人对一个人又爱又恨,这就难了。
但是蒙毅不一样了,年纪轻轻,不懂这世界的规则谁来制定。
自从蒙毅提出建设五都以来,他就只想着单纯地执行皇帝的意志,完成任务,始终没想着给大臣们一点做手脚的机会,捞不着油水。
而皇帝的话,和蒙毅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是非善恶观念来抗衡,根本没有多大的影响力。
说实话,秦二世还是太奸猾了。
蒙毅这样的人,是完全消化不了秦二世的做法的。
蒙毅永远也学不会秦二世到底是怎么做到百般变化,但是始终坚持做一件事。
甚至于,蒙毅有时候有些看不惯皇帝的惺惺作态,不理解皇帝的虚伪,不喜欢皇帝表面一套背地一套。
若非扶苏身上有所有人都最喜欢的东西,蒙毅可能远离他吧。
蒙毅挡住了众人发财的道路,本来也就离死亡不远了。
可惜他还浑然不觉。
皇帝看到文书,也是气得眼耳口鼻都要冒烟了,“这个蒙毅,真是不把朕的话放在眼里。”
陈平早就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蒙毅这个人,说到底是太上皇的亲信,虽然归附了皇帝,但那也是太上皇的意思,再加上哥哥劝阻这才安在秦二世身边。
他的心里对秦二世,始终是不能像秦始皇那样。
这回出事,也实属意料之中。
秦二世倒是没陈平脑瓜转的这么快。
“陛下,事已如此,还是想想该由谁去收拾局面吧。”
说到底,陈平怎么也想不通,皇帝怎么会派蒙毅这个愣头青去建设五都。
陈平说罢,这才意识到自己方才言语之间有些不合适。
他把头低下来。
不料,秦二世却望着陈平,反复看了又看后说,“朕觉得,你就挺不错的。你小子,像是泥土里的泥鳅一样,滑不溜秋的。”
“谁也捉不住你,谁也不能奈何你。”
“去吧,和蒙毅搭个伴,把成都的经济搞起来。”
“成都是个重地,毗邻着太多战略要地。”
“搞好成都的经济,也能够帮着养活周围的一批人。否则,建立这经济大都意义何在。”
皇帝给的差事,恰恰是陈平梦寐以求的大事。
陈平一直都想干一番能够名流千古的大事。在来到咸阳城后,他看到哪怕是一个才能平庸的人,也能因为平台,因为站位高,所以得到绝佳的资源,从而得以有机会名垂于竹帛之上。
这就让陈平感到更愤懑了。
而有了这样高的平台,却还需要一个好的机会。
一个能够彰显自己实力的机会。
陈平是个才士啊,对一个才士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才干能够被发挥。
因为最折磨有才华的人的事就是不给他事情做,反而让他白白的去享受荣华富贵。
这比用刀子去剜掉一个人的心脏还要难受。
成都之富饶,被冠以“天府之国”。
实际上,历史上有多个地方先后被视为富饶的天府,但持续繁荣的只有成都平原——天府也几乎成了成都的代名词。
繁荣一时的邯郸、临淄,后来均走向了衰落,与其同为“五都”之一的成都则长盛不衰。
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秦初,在天下人口不过五千万人时。
成都的人口有7万6千户,约合40万人,其繁华程度,跟东方的都会临淄遥相呼应。
成都出品的“蜀锦”,热销大秦每一个地方。
成都不仅在人口方面突出,而且在文化、教育等众多领域都全国领先。
蒙毅这次来成都,主要任务就是来这里发展一个更大的纺织厂。
帝国正在工业革命时期,任何的经济建设,都一定会有工业革命的影子。
来成都建立经济大都市,可不是单纯就为了让这里的经济变得繁华起来,更重要的是把工业革命的成果带到这个都市来。
在历史上,西汉在成都设立的管理丝织手工业的机构就是“锦官城”,用民国四川文人李劼人的话说,这是最早的“特别工业区”。
从汉初开始,“锦官城”园区主打产品就叫“蜀锦”,是名副其实的地理标志产品,行销大江南北。
汉武帝的“五星出东方”护膊,就是产自成都的蜀锦。
而成都所出的漆器,比织锦更早打出了名堂,战国时期已流通到中原及部分海外地区。
公元前139年,当时尚未打通丝绸之路,首次出使西域的张骞在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大夏(今阿富汗)等地发现,这里竟有从身毒(今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转运过来的蜀布、邛竹杖——从描述可看出,这两款产品都来自成都平原。
汉代朝鲜半岛的乐浪郡故地和蒙古国的考古发现中,均曾发掘出带有“蜀郡工官”的漆器。其中,一款叫“金错蜀杯”的成都漆器是热销款。
也就是说,成都的经济底蕴是非常棒的。
一旦成都成为经济大都,周围的城市很快就会跟着发展起来。
而恰恰因为,成都的底蕴实在是太棒了。
这里变成了最适合移植工业革命成果的地方。
纺织、漆器,这两个大类,一旦开设工厂,那就是提供上万个岗位。
秦二世就把这么重要的活给了蒙毅。
大臣们那都是算死了。
在臣子们心中,皇帝心中的臣子其实就两类。
一类只有大臣把事情都干好了,皇帝才会给机会让他们升迁。
另一类是,朕为了让你升迁,才让你去办这个事。
可想而知,蒙毅把这件事搞砸,皇帝有多气恼。(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