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压服
大兰山,后堂之中,王翊与施琅坐于上方左右,下方则是冯京第,李长详,林兴珠等几人
此时距离诸寨会盟已过半月,这半月期间大兰寨大军齐出,接连占据太平,雪窦等山中诸多大寨
再加上早在会盟以前,便已并入的东山寨李长详部,及平冈寨黄宗羲部
短短半月时间,大兰山寨已一跃成为四明山中首屈一指的霸主,再无任何山寨足以挑战大兰寨义军盟主的地位
大兰寨此次之所以能如此迅速的收编各寨,除了出其不意,施琅麾下的兵卒同样功不可没
施琅带入山中的兵卒极为精锐,这些人不仅皆着全甲,弓马娴熟,更能穿着全套数十斤的甲胄连续行军一二十里
大兰山此次收编各寨,施琅派出的兵卒虽然不多,但各大山寨中的顽抗之人,几乎都是这些兵卒所杀
王翊等人麾下的兵卒,大多时候只是跟在后面,接收投降山寨而已
黄宗羲大致禀告了一番山中情况,又是继续开口说道
“四明山区十余处要地大寨,如今皆已在朝廷掌控之下,但咱们此次行事太过仓促,如今山中诸路义军皆已收得消息,各处小寨皆是人心惶惶”
施琅闻言,脸上却是不以为意,摆了摆手,开口说道
“乱便乱了,四明山中何时不乱,关键的还是把控住山中的要地大寨”
“这些大寨皆是山中易守难攻之地,只要占住了这些地方,其余之人再怎么闹,也难成气候”
当日施琅虽是当机立断,直接擒住了各寨寨主,但当日会盟的山寨足有三十二家
王翊与李长详等人虽然提前做了准备,但也不可能同时接收三十二处山寨
大兰山寨兵力有限,只能先行攻占山中各处大寨
大军出动难以掩藏,大兰寨军卒出动以后,山中各处小寨很快也是发现了大兰寨中的惊变
如今山中各处小寨要么是闭寨自守,要么就是在大兰山义军抵达前,便搜刮寨中金银粮饷,弃寨而逃
各处小寨义军大量逃入山中,如今山中到处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施琅思索片刻,又是开口说道
“此事朝中已有预料,本将来前,督府已针对此时情形做过预案”
“如今大兰寨既已掌握山区各处要地,便可化寨为县,派遣文武前往治理镇守,重新开始征收赋税”
四明山区虽然遍地山岭,但并不意味着山中没有耕地,山中四明湖,陈溪,锡杖山等地皆有面积不小的平地可供耕作
先前山中各路义军山头林立,各路义军为争夺地盘争斗不断,打到最后,山中明明各寨都缺粮,但这些可供耕作的田地反而抛荒野外,无人耕作
这些田地当然可以种粮,但无论谁派人前去耕作,等粮食种出来后,各方必然都会去抢
辛辛苦苦派人耕种,最后反倒可能变成为别人种粮,这等亏本买卖自然没人会做
此时大兰寨一家独大,无论哪家都绝不敢轻易挑衅,那这些山中田地自然也可再次利用起来
林兴珠等随军宣教使,已经统计过山中这些耕地的情况,只要这些田地能够复耕,大兰寨靠着这些田地,养个两三万军卒应该不成问题
当然了,也仅仅就是能够养的起罢了,靠着这些田地,让军中兵卒吃饱没有问题,但月饷军服甲胄这些,那就想也不要想了
王翊等人闻言,也是微微点头,朝廷所定的计划,实际上就是效仿粤省朝廷,进行军正分离
把各处大寨当成一县,派遣文官收拢流民恢复耕种,征收赋税
同时收编山中各处义军,整编以后再重新派往各寨镇守,将四明山区彻底纳入督府的统治之中
黄宗羲此时却是眉头微皱,开口说道
“朝廷已收编各寨,自该将山中各处纳入朝廷治下”
“但若要在山中重新开衙建制,文官还好说,武臣却是不足”
浙省之地文教兴盛,多尚节义,清廷占领浙省后,大批士人逃入山中
王翊几人皆是正经出身的朝臣,是以这些逃入山中的士人,此时也多归附在王翊李长祥等人麾下
王翊等人此时麾下文臣佐吏不缺,但可独当一面的武臣却是严重不足
按照王翊等人的计划,收编山中义军后,除大兰山本寨外,太平,雪窦等新得的各处大寨,都要分别驻扎一千到数千的驻军
将兵卒分散到各寨,一方面是因为大兰山一寨,根本无法供应数万大军的粮饷
另一方面却是要将兵卒派往各处大寨,镇压各地乱军,尽快恢复山中秩序
王翊李长祥等人闻言,也是眉头微皱,各地山寨独立在外,领军之人不仅要懂兵事,还要忠心可靠
派出的军将若不通兵事,恐怕压不住各地的小寨义军,若不可信,那更是后患无穷
各处大寨本就地势险要,此次大兰山能迅速夺取,全靠出奇不意
若是派出的军将心怀妄意,那恐怕过不了多久,山中又会多出一堆听调不听宣的石仲芳
大兰山寨在短短半月时间内,势力便膨胀数倍,王翊一时间根本找不到这么多忠心可用的武人
施琅闻言,却是开口说道
“此事不难,你等统计一下大概需要多少人手,我直接从浙省调人过来便是,百十个兵将,闽浙还是能派过来的”
王翊黄宗羲几人闻言,脸上神色却皆是微微一变
他们并不怀疑施琅所言,闽浙边境如今屯兵四五万人,抽调百十名军将过来自不是问题,这些抽调来的军将也绝对可靠不会反叛,但这如何可行
场中王翊黄宗羲几人皆是神色沉默,施琅扫了场中几人一眼,却是立时明白了王翊等人所想
施琅嗤笑一声,开口说道
“当然,本将只是建议,要不要借用浙省兵将,都由你们自己决定”
“本将也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但说实话,你们山中这些乌……好吧,你们山中这些义军,可入不得本将的眼”
施琅眼中闪过一丝轻蔑,四明山中这些义军动辄号称数千数万
但在施琅眼中,除了各寨少量的核心部众,还勉强有点样子,其余所谓的义军根本不值一提
不说朝廷,单是施琅此次带来的数百兵卒,只要给这些兵卒配上弓马,在平地上之上,施琅都有把握杀溃山中这些所谓的数万义军
世人皆言人多势众,但这一句话却并不一定对,对于未经过操练的百姓,人数越多战力反而越弱
数万人聚于一处,不要说迎敌交战,恐怕没等敌军现身,他们自己就要大乱起来
山中这些所谓的义军不通战阵,既无甲胄,又无枪铳火炮,临敌一拥而上,稍有风吹草动便立时溃逃
不说朝廷的几支禁军,这些人连投靠朝廷前的施家军都不如
在见过朝中的几支禁军以后,这些人哪里入得了施琅的眼当然若想提升这些人的战力,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在军中配齐基层军将严加操练,发饷收拢军心,再配上甲胄火器等武备,这些义军同样可堪一用
但施琅若有这功夫,去养自家麾下的军卒不好吗,散给这些人那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这些各寨义军与其说是兵卒,不如说是拿起刀剑的百姓,真遇上稍微操练过的兵马,立时便要大溃
王翊等人见得施琅脸上的轻蔑之色,脸上先是不忿,但很快也是沉默下来
他们知道施琅的身份,如今浙省之中声名最著的,自然是统领武骧禁军的靖国公李明忠,其次便是掌管闽营的固国公施福
这两人领军镇守闽浙数年,硬是让先前势如破竹的清军,在闽浙之地不得寸进,而施琅正是施福之侄
与朝廷布设在闽浙的大军相比,山中这些义军,恐怕还真入不得施琅的眼
王翊与李长详等人相视一眼,对施琅的调派军将之言,既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而是将话题转移开去
黄宗羲此时又是开口说道
“朝廷收编各寨以后,大兰山掌握的兵卒已近四万人,山中根本无力供养如此多军卒”
“下官与李大人商议以后,以为此时应裁汰老弱,将义军裁至两万人,如此一来,既可减轻粮饷压力,又可腾出人手屯田耕作”
黄宗羲话音刚落,施琅便眉头一皱,立时开口说道
“不可,山中不久之后便要用兵,此时只嫌军卒不够多,岂有裁军之理,此事绝不可行!”
黄宗羲等人自然知道施琅所说的用兵是何事,但黄宗羲凝眉思索片刻,却还是开口说道
“各寨收编而来的义军良莠不齐,若是就这样派出山外,一旦遇上清虏之军,恐怕立时就要死伤惨重”
“下官以为,此时不如只留下精锐,其余之人则留在山中耕……”
黄宗羲还没说完,施琅却立时冷声打断
“这些人既然打着朝廷的旗号,那便是朝廷兵将,此时朝廷有令,岂容他们退缩不前”
“你等也不要说什么裁撤精锐了,本将从军十载,却从未听过能靠裁撤裁出精锐的”
“战场之上,没有什么青壮老弱,能活下来的就是精锐!”
“这些收编的军卒必须全数跟随出战,能活着回来的封官受职,若是死了,那便是报效朝廷,亦是理所应当”
施琅目光扫过场中众人,脸上闪过一丝厉色没有事冷声说道
“况且诸位也当知道,此时将这些人派出去,对大兰寨而言同样也有好处”
王翊等人闻言,也是沉默下来,将这些人派出去,当然对大兰山寨有好处
大兰寨如今虽然收编了山中各寨,但其实各寨义军并未心服,各寨之人只不过是碍于王翊等人的兵力,这才暂时臣服
若是大兰寨将这些人裁撤放归山中,一个不慎这些人便又要占山为王,在山中生乱
将这些收编义军派出山外,恰是保证山中稳定的最好方法,只要将这些义军带出山外,这些人离了山中,就只能跟着大兰寨行动
说句不好听的,只有这些人战死在山外,大兰寨对四明山的统治才算彻底稳固
但王翊等人此时却皆是眉头紧皱,没有应声,清廷在北统治日久,这些年逃入山中的百姓也越来越少
山中这些人现在是死一个就少一个,若是按施琅这种做法,这些收编的义军恐怕要折损大半
王翊此时却是忽然看向左侧一直沉默不言的冯京第,开口说道
“冯大人对此事有何意见”
冯京第见得众人看来,沉默片刻,便开口说道
“在下此来只为替鲁监国殿下宣诏,其余之事非是在下所能妄言,出兵一事事关重大,还需王抚台与施将军好生商议”
冯京第说完,便又是坐在椅上一言不发,施琅看着眉头紧皱的王翊等人,却是冷笑一声
“怎么,想要出尔反尔”
“王抚台,你需记得,你乃是浙北巡抚朝廷大臣,而不是什么大兰寨主,又或者什么四明山义军领袖!”
施琅领兵潜入山中后,为什么要协助王翊收编各寨,便是因为王翊的实力实在太弱了
若是全用大兰山及黄宗羲几寨的人马去完成任务,等事情做完,大兰寨及东山寨这几部亲明山寨,恐怕直接就要在山中被抹去
对施琅来说,只要能完成任务,大兰寨这些人死不死他并不在乎
但朝廷有朝廷的考量,既然朝廷决定先协助王翊等人统合四明山,那施琅便也多费一番手脚,帮王翊整编山中义军
只是施琅却没想到,他这才刚刚助王翊等人掌控住四明山,王翊这些人就开始舍不得这些家当了
这些人也不想想,他们此时所得的这些家当,到底是谁帮他们拿下来的
王翊闻言,脸上也是神色微变,沉声说道
“施将军,本官不是这个意思,这几万义军乃是山中近半青壮,若是大量折损在山外,日后将会削弱山中义军实力,本官……”
王翊还没说完,施琅便已直接挥手打断,开口说道
“好了,此事就这样,出兵之事乃是朝廷之令,此事非是在下可改,恐怕亦不容诸位讨价还价”
“本将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整合山中,哪些人该留下镇守山中,哪些人随军出战,皆由你们自己决定”
“一个月后山中必须出兵,咱们正好趁着正旦之时,给鞑子送上一份大礼!”
施琅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他当然知道王翊等人的想法,但那干他何事
施琅冒着天大的风险偷渡前线,领兵潜入山中,是为了完成朝廷的任务,可不是为了帮王翊这些人去做山大王
(本章完)
大兰山,后堂之中,王翊与施琅坐于上方左右,下方则是冯京第,李长详,林兴珠等几人
此时距离诸寨会盟已过半月,这半月期间大兰寨大军齐出,接连占据太平,雪窦等山中诸多大寨
再加上早在会盟以前,便已并入的东山寨李长详部,及平冈寨黄宗羲部
短短半月时间,大兰山寨已一跃成为四明山中首屈一指的霸主,再无任何山寨足以挑战大兰寨义军盟主的地位
大兰寨此次之所以能如此迅速的收编各寨,除了出其不意,施琅麾下的兵卒同样功不可没
施琅带入山中的兵卒极为精锐,这些人不仅皆着全甲,弓马娴熟,更能穿着全套数十斤的甲胄连续行军一二十里
大兰山此次收编各寨,施琅派出的兵卒虽然不多,但各大山寨中的顽抗之人,几乎都是这些兵卒所杀
王翊等人麾下的兵卒,大多时候只是跟在后面,接收投降山寨而已
黄宗羲大致禀告了一番山中情况,又是继续开口说道
“四明山区十余处要地大寨,如今皆已在朝廷掌控之下,但咱们此次行事太过仓促,如今山中诸路义军皆已收得消息,各处小寨皆是人心惶惶”
施琅闻言,脸上却是不以为意,摆了摆手,开口说道
“乱便乱了,四明山中何时不乱,关键的还是把控住山中的要地大寨”
“这些大寨皆是山中易守难攻之地,只要占住了这些地方,其余之人再怎么闹,也难成气候”
当日施琅虽是当机立断,直接擒住了各寨寨主,但当日会盟的山寨足有三十二家
王翊与李长详等人虽然提前做了准备,但也不可能同时接收三十二处山寨
大兰山寨兵力有限,只能先行攻占山中各处大寨
大军出动难以掩藏,大兰寨军卒出动以后,山中各处小寨很快也是发现了大兰寨中的惊变
如今山中各处小寨要么是闭寨自守,要么就是在大兰山义军抵达前,便搜刮寨中金银粮饷,弃寨而逃
各处小寨义军大量逃入山中,如今山中到处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施琅思索片刻,又是开口说道
“此事朝中已有预料,本将来前,督府已针对此时情形做过预案”
“如今大兰寨既已掌握山区各处要地,便可化寨为县,派遣文武前往治理镇守,重新开始征收赋税”
四明山区虽然遍地山岭,但并不意味着山中没有耕地,山中四明湖,陈溪,锡杖山等地皆有面积不小的平地可供耕作
先前山中各路义军山头林立,各路义军为争夺地盘争斗不断,打到最后,山中明明各寨都缺粮,但这些可供耕作的田地反而抛荒野外,无人耕作
这些田地当然可以种粮,但无论谁派人前去耕作,等粮食种出来后,各方必然都会去抢
辛辛苦苦派人耕种,最后反倒可能变成为别人种粮,这等亏本买卖自然没人会做
此时大兰寨一家独大,无论哪家都绝不敢轻易挑衅,那这些山中田地自然也可再次利用起来
林兴珠等随军宣教使,已经统计过山中这些耕地的情况,只要这些田地能够复耕,大兰寨靠着这些田地,养个两三万军卒应该不成问题
当然了,也仅仅就是能够养的起罢了,靠着这些田地,让军中兵卒吃饱没有问题,但月饷军服甲胄这些,那就想也不要想了
王翊等人闻言,也是微微点头,朝廷所定的计划,实际上就是效仿粤省朝廷,进行军正分离
把各处大寨当成一县,派遣文官收拢流民恢复耕种,征收赋税
同时收编山中各处义军,整编以后再重新派往各寨镇守,将四明山区彻底纳入督府的统治之中
黄宗羲此时却是眉头微皱,开口说道
“朝廷已收编各寨,自该将山中各处纳入朝廷治下”
“但若要在山中重新开衙建制,文官还好说,武臣却是不足”
浙省之地文教兴盛,多尚节义,清廷占领浙省后,大批士人逃入山中
王翊几人皆是正经出身的朝臣,是以这些逃入山中的士人,此时也多归附在王翊李长祥等人麾下
王翊等人此时麾下文臣佐吏不缺,但可独当一面的武臣却是严重不足
按照王翊等人的计划,收编山中义军后,除大兰山本寨外,太平,雪窦等新得的各处大寨,都要分别驻扎一千到数千的驻军
将兵卒分散到各寨,一方面是因为大兰山一寨,根本无法供应数万大军的粮饷
另一方面却是要将兵卒派往各处大寨,镇压各地乱军,尽快恢复山中秩序
王翊李长祥等人闻言,也是眉头微皱,各地山寨独立在外,领军之人不仅要懂兵事,还要忠心可靠
派出的军将若不通兵事,恐怕压不住各地的小寨义军,若不可信,那更是后患无穷
各处大寨本就地势险要,此次大兰山能迅速夺取,全靠出奇不意
若是派出的军将心怀妄意,那恐怕过不了多久,山中又会多出一堆听调不听宣的石仲芳
大兰山寨在短短半月时间内,势力便膨胀数倍,王翊一时间根本找不到这么多忠心可用的武人
施琅闻言,却是开口说道
“此事不难,你等统计一下大概需要多少人手,我直接从浙省调人过来便是,百十个兵将,闽浙还是能派过来的”
王翊黄宗羲几人闻言,脸上神色却皆是微微一变
他们并不怀疑施琅所言,闽浙边境如今屯兵四五万人,抽调百十名军将过来自不是问题,这些抽调来的军将也绝对可靠不会反叛,但这如何可行
场中王翊黄宗羲几人皆是神色沉默,施琅扫了场中几人一眼,却是立时明白了王翊等人所想
施琅嗤笑一声,开口说道
“当然,本将只是建议,要不要借用浙省兵将,都由你们自己决定”
“本将也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但说实话,你们山中这些乌……好吧,你们山中这些义军,可入不得本将的眼”
施琅眼中闪过一丝轻蔑,四明山中这些义军动辄号称数千数万
但在施琅眼中,除了各寨少量的核心部众,还勉强有点样子,其余所谓的义军根本不值一提
不说朝廷,单是施琅此次带来的数百兵卒,只要给这些兵卒配上弓马,在平地上之上,施琅都有把握杀溃山中这些所谓的数万义军
世人皆言人多势众,但这一句话却并不一定对,对于未经过操练的百姓,人数越多战力反而越弱
数万人聚于一处,不要说迎敌交战,恐怕没等敌军现身,他们自己就要大乱起来
山中这些所谓的义军不通战阵,既无甲胄,又无枪铳火炮,临敌一拥而上,稍有风吹草动便立时溃逃
不说朝廷的几支禁军,这些人连投靠朝廷前的施家军都不如
在见过朝中的几支禁军以后,这些人哪里入得了施琅的眼当然若想提升这些人的战力,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在军中配齐基层军将严加操练,发饷收拢军心,再配上甲胄火器等武备,这些义军同样可堪一用
但施琅若有这功夫,去养自家麾下的军卒不好吗,散给这些人那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这些各寨义军与其说是兵卒,不如说是拿起刀剑的百姓,真遇上稍微操练过的兵马,立时便要大溃
王翊等人见得施琅脸上的轻蔑之色,脸上先是不忿,但很快也是沉默下来
他们知道施琅的身份,如今浙省之中声名最著的,自然是统领武骧禁军的靖国公李明忠,其次便是掌管闽营的固国公施福
这两人领军镇守闽浙数年,硬是让先前势如破竹的清军,在闽浙之地不得寸进,而施琅正是施福之侄
与朝廷布设在闽浙的大军相比,山中这些义军,恐怕还真入不得施琅的眼
王翊与李长详等人相视一眼,对施琅的调派军将之言,既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而是将话题转移开去
黄宗羲此时又是开口说道
“朝廷收编各寨以后,大兰山掌握的兵卒已近四万人,山中根本无力供养如此多军卒”
“下官与李大人商议以后,以为此时应裁汰老弱,将义军裁至两万人,如此一来,既可减轻粮饷压力,又可腾出人手屯田耕作”
黄宗羲话音刚落,施琅便眉头一皱,立时开口说道
“不可,山中不久之后便要用兵,此时只嫌军卒不够多,岂有裁军之理,此事绝不可行!”
黄宗羲等人自然知道施琅所说的用兵是何事,但黄宗羲凝眉思索片刻,却还是开口说道
“各寨收编而来的义军良莠不齐,若是就这样派出山外,一旦遇上清虏之军,恐怕立时就要死伤惨重”
“下官以为,此时不如只留下精锐,其余之人则留在山中耕……”
黄宗羲还没说完,施琅却立时冷声打断
“这些人既然打着朝廷的旗号,那便是朝廷兵将,此时朝廷有令,岂容他们退缩不前”
“你等也不要说什么裁撤精锐了,本将从军十载,却从未听过能靠裁撤裁出精锐的”
“战场之上,没有什么青壮老弱,能活下来的就是精锐!”
“这些收编的军卒必须全数跟随出战,能活着回来的封官受职,若是死了,那便是报效朝廷,亦是理所应当”
施琅目光扫过场中众人,脸上闪过一丝厉色没有事冷声说道
“况且诸位也当知道,此时将这些人派出去,对大兰寨而言同样也有好处”
王翊等人闻言,也是沉默下来,将这些人派出去,当然对大兰山寨有好处
大兰寨如今虽然收编了山中各寨,但其实各寨义军并未心服,各寨之人只不过是碍于王翊等人的兵力,这才暂时臣服
若是大兰寨将这些人裁撤放归山中,一个不慎这些人便又要占山为王,在山中生乱
将这些收编义军派出山外,恰是保证山中稳定的最好方法,只要将这些义军带出山外,这些人离了山中,就只能跟着大兰寨行动
说句不好听的,只有这些人战死在山外,大兰寨对四明山的统治才算彻底稳固
但王翊等人此时却皆是眉头紧皱,没有应声,清廷在北统治日久,这些年逃入山中的百姓也越来越少
山中这些人现在是死一个就少一个,若是按施琅这种做法,这些收编的义军恐怕要折损大半
王翊此时却是忽然看向左侧一直沉默不言的冯京第,开口说道
“冯大人对此事有何意见”
冯京第见得众人看来,沉默片刻,便开口说道
“在下此来只为替鲁监国殿下宣诏,其余之事非是在下所能妄言,出兵一事事关重大,还需王抚台与施将军好生商议”
冯京第说完,便又是坐在椅上一言不发,施琅看着眉头紧皱的王翊等人,却是冷笑一声
“怎么,想要出尔反尔”
“王抚台,你需记得,你乃是浙北巡抚朝廷大臣,而不是什么大兰寨主,又或者什么四明山义军领袖!”
施琅领兵潜入山中后,为什么要协助王翊收编各寨,便是因为王翊的实力实在太弱了
若是全用大兰山及黄宗羲几寨的人马去完成任务,等事情做完,大兰寨及东山寨这几部亲明山寨,恐怕直接就要在山中被抹去
对施琅来说,只要能完成任务,大兰寨这些人死不死他并不在乎
但朝廷有朝廷的考量,既然朝廷决定先协助王翊等人统合四明山,那施琅便也多费一番手脚,帮王翊整编山中义军
只是施琅却没想到,他这才刚刚助王翊等人掌控住四明山,王翊这些人就开始舍不得这些家当了
这些人也不想想,他们此时所得的这些家当,到底是谁帮他们拿下来的
王翊闻言,脸上也是神色微变,沉声说道
“施将军,本官不是这个意思,这几万义军乃是山中近半青壮,若是大量折损在山外,日后将会削弱山中义军实力,本官……”
王翊还没说完,施琅便已直接挥手打断,开口说道
“好了,此事就这样,出兵之事乃是朝廷之令,此事非是在下可改,恐怕亦不容诸位讨价还价”
“本将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整合山中,哪些人该留下镇守山中,哪些人随军出战,皆由你们自己决定”
“一个月后山中必须出兵,咱们正好趁着正旦之时,给鞑子送上一份大礼!”
施琅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他当然知道王翊等人的想法,但那干他何事
施琅冒着天大的风险偷渡前线,领兵潜入山中,是为了完成朝廷的任务,可不是为了帮王翊这些人去做山大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