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szpe.net!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他出生于福建。李光前也是在福建出生,并毕业于当地的师范学校。“为了华侨的子子孙孙,必须建立大学。”这种消息每天在南洋商报、星洲日报上大肆鼓吹。接着,陈六使捐出自己私有的土地 15万坪,赞助报上所鼓吹的“建立自
  己的大学”这个活动。
  于是,“大家共同合力来创建大学”这句话,成为人尽皆知的口号,就连三轮车夫也呼吁乘客响应捐款,造成一股“建校”的热潮。李光前更公开表示:
  “我愿意和市民的捐款挑战,市民的捐款额有多少,我个人也捐出同样
  数量的金额。”这席话立刻成为新加坡各报的头条新闻。结果,李光前一个人捐了 1500万美金。南洋大学就因此成立了,首任校长聘请长年旅居美国的林语堂大师担
  任。当时的林语堂,无论在文学或哲学方面,都被世界公认为:“代表中国人良知的学者。”也是全世界华侨仰慕的对象。听说林语堂出任南洋大学校长后,世界各国的教授都蜂涌而至。
  南洋大学的校舍是依自然的地形兴建的。教授的宿舍也在校区内,并且有仆人供差使。除了医学院以外,文、法、商、理、工、农等各学系一应俱全。刚开始,英国政府宣称:
  “华侨即使勉强盖了学校,但是对将来学校的教育、经费及教授阵容,我们都不予补贴与安排。”可是南洋大学在经济上不虞匮乏,师资也很完备。最后,英国政府便不得不准许了。
  对建设南洋大学劳苦功高的李光前,在学校创立后却功成不居,只加入了理事会,并推荐当地的华侨前辈,曾捐了 15万坪校地的陈六使担任理事长。
  □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 把得到的利润回馈社会,可以博得更好的信誉,利用这点,可以帮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尤其是旅居国外的华侨,向华侨社会回馈时,常被认为是一种服务、贡献。
  把得到的利润回馈社会,可以博得更好的信誉,利用这点,可以帮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尤其是旅居国外的华侨,向华侨社会回馈时,常被认为是一种服务、贡献。
  黄仲涵在其全盛时期的时候,在爪哇的制糖工厂中掌握了三分之二的股份,并拥有“砂糖王”的美名,同时还经营了协荣茂轮船公司,刨设黄仲涵银行,在政治方面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真可说是纵横政经,叱咤风云。
  当时他在印尼华侨界得到的最高评价之一就是:
  “黄先生在印尼,为拥护华侨的权力而鞠躬尽瘁。”
  可以为这句话作证的就是他具有很大的力量,而此力量就是财富。他利用财富来影响印尼政府,为华侨尽力。
  有一度,人们传说他的资产有 5亿,甚至 1O亿美金。他经营的橡胶园、制糖公司以及制粉工厂,除了总公司以外,还有分支机构遍布印尼及全世界93个单位。
  在菲律宾,从某些意义来说,很不欢迎华侨,但是在此地仍有很多华侨大展鸿图、功成名就的例子。
  拥有两家大企业的蔡文华便相当闻名。
  可是在 1963年,因为某种误会,突然传言说菲律宾的当地人要攻击华侨。华侨不但为数众多,同时也非等闲之辈。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决定采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办法,建立了山寨,准备和当地人展开一场激战。在这事件中,有 2。5万人丧生。从此,菲律宾政府便常禁止中国人经营小型买卖或米业等直接影响民生的生意。
  但是到了 1977年,马尼拉的华侨总商会在菲律宾的 21所小学兴建教室捐给校方。
  本来华侨对这种善行或多或少总持续地做着。由于这次的义举非比寻常,迫使马可斯总统不得不亲自参加捐赠仪式,并发表了一席对华侨表示感谢的演讲。
  越南西贡的唐人街也曾经由华侨出钱出力盖了一所医院,非但是华侨,只要家庭环境穷困的病人都可以免费治疗。华侨懂得“外输内赢”的作法,只要面子不受损,表面上吃点亏无所谓。把利润的一部分回馈给社会,这种作法和输赢无关,却能赢得有钱也买不到的“信誉”。
  □信义是人生的主题要将一个人介绍给第三者就得写介绍信,的确是件很麻烦的事。故一般人常在名片旁边随便写几个字交给对方、敷衍了事之后就忘得一干二净,这种作法是不对的。
  华侨们将“信”、“义”视为人生的两大主题,既然要替别人介绍,就一定要负起责任;自己不相信的人,决不介绍给他人。同样地,写介绍信时决不会在名片后面写上寥寥数语就草草交差,他一定很正式地用毛笔工整地写在信纸上。并且经常会再另写一封信给对方:
  “因为。。理由介绍某先生到您那儿去,请多关照。”如此很客气地向对方说明。甚至对这被介绍者在经济方面可以给予多少程度的支助,也稍加暗示,将金额加以限定,这就是华侨的作法。同时,也
  等于向对方表明自己和这位被介绍者的交往程度,请对方酌情衡量。
  等于向对方表明自己和这位被介绍者的交往程度,请对方酌情衡量。
  亦即把介绍信交给委托人,然后立刻以电话或限时专送的信函通知对方说:“由于种种不得已的原因,虽然写了介绍信,但我郑重声明:那人在金钱上的一切与我无关。”
  对方收到这类的通知后,便能善解人意地明白对方的苦心,就算被介绍者拿了介绍信求见,一旦牵涉到商场上的买卖,除了现金之外一概不受理。有时候可能叫伙计带这位求见的人到外面馆子简单吃一顿,就算打发了。如果介绍的对象是银行时,也会事先谈好,对银行表示:
  “我是不得已才答应他当保人,事实上,我的本意并非如此。希望银行方面向他说,我的保证已经超过范围,没有资格再当保人,请代我拒绝他。”
  这种作法值得随便替人作保者引为参考。本来没有多大关系,却因为在不得已的情况或人情的压力下当了保证人、介绍人而倾家荡产者,是不能成大业的。经商之道与人情事故完全是两回事。因为“盛情难却”而忘记经商之道的人对华侨来说,简直丢脸到家。《放飞
  的龙——海外华侨成功商法》巨龙腾空
  “垃圾堆旁撒尿”的灵感。缅甸华侨胡文虎一次忽然尿急在垃圾堆旁撒尿时冲开了一个小玻璃瓶,他看那瓶子小巧玲珑,心里产生了“把虎牌万金油用小瓶装”的念头,从而以薄利多销打开了万金油的世界市场。
  一、亚洲糖王郭鹤年
  一、亚洲糖王郭鹤年的 25位豪富,马来西亚 4人位列其中。他们是:银行家丹斯里阿兹曼哈欣、代理本田汽车的企业家丹斯里骆文秀、银行家兼酒店业巨子丹斯里邱德拔及“亚洲糖王”郭鹤年。而郭鹤年以总共 15亿美元的雄厚资产,稳居马来西亚首富。
  □风云不测,世事无常郭鹤年祖籍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盖山郭宅村,其父郭钦鉴有兄弟六人,长幼之序为:郭钦铮、郭钦暖、郭钦瑞、郭钦仁、郭钦宝和郭钦鉴。当时是 19世纪末 2O世纪初,大批广东、福建人背井离乡到南洋谋生,郭氏兄弟也如此,除长兄钦铮在福州家乡开设了一家万安堂中药铺外,其余兄弟皆陆续到马来西亚(就是马来半岛南部的西马来西亚,后与婆罗洲北部的东马来西亚组成马来西亚)经商,郭鹤年的父亲于 1909年到马来西亚。初来乍到,曾于咖啡店当过店员,工作相当勤勉,后来与二哥之子郭鹤青一起接管四哥钦仁创办的东升有限公司,经营大米、大豆及糖等农副产品。这就是后来郭鹤年领导的郭氏兄弟公司的雏形。
  192O年,郭鹤年之母郑格如从国内家乡赴马来西亚与郭钦鉴结婚,后生三子:长曰鹤举、次为鹤麟、最幼便是鹤年。郭鹤年于 1924年 10月 6日出生在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由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自幼便与两位兄长在新山的一所英文学校读书,毕业后升入新加坡莱佛土学院,继续深造。这一系列的教育,为其后来的创业与发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2年日寇占领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因为日本占领军管制及禁止大米经营,郭鹤青被日军宪兵拘禁数月,东升有限公司不得不停止经营,郭鹤年的学业也终止了。二战结束后,公司再度开业,生意得到恢复与发展。但郭家此时又祸不单行:先是郭鹤年二哥鹤麟由于青年时期参加过马来西亚共产党游击队而被捕牺牲,然后郭钦鉴又因长期过度操劳而于 1948年病逝。巨大的变化似乎发生在一夜之间,这是常人无法承受的。但郭鹤年却硬是从这一系列的“重击”下昂起头,坚定地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从“马来西亚糖王”到“世界糖业大王”郭钦鉴病逝前不久,郭鹤年已着手在新加坡创业,开办了一家利克船务公司,该公司向政府注册经营轮船航运及一般商务。郭钦鉴去世后,依照当地政府的有关法律,其遗产有一半被征税,余下的分为 7份给其家属,郑格如与两个儿子共得 3份,其他 4份由郭钦鉴之妾及其 3个子女获得。为了郭氏家族事业日后的发展前途,郭鹤年之母郑格如建议集中各人所得遗产,邀请郭氏家族成员入股,组建一个新公司。经协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遂于1949年在马来西亚新山成立,一开始入股者除郑格如母子外,尚有堂兄弟郭鹤青、郭鹤尧、郭鹤景、郭鹤新及郭鹤瑞。郭鹤年凭借其广博的学识、出众的才华与胆魄,被推举为公司董事长,时年才 25岁。“郭氏兄弟有限公司”继承了父辈的传统业务,依旧主要经营大米、面粉、豆类及糖业等。但在郭鹤年的杰出领导下,公司重现生机,在业务上有长足的发展。
  郭鹤年在出任公司董事长之后不久,深感有继续学习的必要,遂于 5O年代初赴英留学,在伦敦一住就是 5年。其间,他掌握了国际贸易商业知识,研究了当地商品交易所的工作及经营管理方法,同时着手留意糖业的贸易经营状况,并重点作了调查。1955年,他返回马来西亚,除继续经营利克船务公司及郭氏兄弟公司之外,还开始施行两个计划:一是在新山市创办了明田
  私人有限公司,经营各种商品及进出口贸易;二是开始向糖业经营进军,郭鹤年发现当时马来西亚的制糖业相当落后、食用糖大多都从国外进口的现实状况,感到把握这一点将会有所作为。于是他从 5O年代后半期开始,配合马来亚联邦土地发展局,在靠近槟榔屿的北海创办了第一家制糖公司,而且建起制糖厂。郭鹤年从泰国购入粗糖,在糖厂加工提炼后运销世界各地,并通过香港的万通有限公司销往中国,而且还从古巴购进蔗糖转卖给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短短数年间,其糖业经营获利甚丰,1962年即被誉为“马来西亚糖王”。从此,郭氏的“甜蜜事业”便蒸蒸日上,不断向前发展。
  为继续发展马来西亚的制糖业,1968年,郭鹤年组建了玻璃市种植机构。该机构向联邦土地发展局租到 14,500英亩土地,全部开垦为甘蔗种植园,同时在该种植园附近与联邦土地发展局共同建立了玻璃市综合糖厂有限公司,炼制种植园所产的甘蔗。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1973年,该园首次获得好收成,糖厂的产量直线上升,使马来西亚走出了砂糖自给的第一步。此一时期最值得一提的是郭鹤年赶在世界糖价上涨之前收购了大批原糖,并积极投资糖期货交易,后来随着糖价的上涨,他赢得了 600万元(马元。本文中的元,除特别注明外,均指马元)的巨额利润。从这里可以看出其过人的胆识与魄力。1976年,郭鹤年又利用玻璃市种植机构将马来西亚糖厂接收过来,并收购其 93。3%的股份,使股资总数达到 7400万马元。郭鹤年本人占有其中一部分股份并任该机构董事长兼工程师。
  在制糖业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郭鹤年继续扩大了糖业贸易,将贸易范围从马来西亚扩展到英、美、香港、中国等国家和地区。7O年代中叶,他每年从泰国购入近 3O万吨糖,通过贱买贵卖、抽取佣金等方式,在纽约、伦敦等地进行期货贸易,取得了巨额利润。在此基础上,郭氏家族企业渐渐在巴当特腊糖厂、玻璃市——联邦土地发展局综合糖厂和中央糖厂拥有了巨大的股权。据当时报刊报道,郭氏企业集团在国际市场每年生产贸易的 1600万吨糖中,掌握了 15O万吨的贸易与经营,几乎占国际糖业市场的 1O%,占马来西亚糖业经营的 8O%。至此,郭鹤年已成为享誉全球的糖业大王。进入 80年以后,郭氏企业集团的资本益发雄厚。1984年的统计数字表明,主要由郭氏控制的玻璃市种植机构已拥有资本 13762万元,总资产 42400万元,营业额达到 37000万元,扣税前盈利 6855万元,扣税后盈利亦高达 4600万元。
  □多元化发展随着郭鹤年及其所主持的郭氏家族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资本不断雄厚,其经营胃口也不断扩大,经营项目也逐渐多样化。俗语说:“狡兔三窟。”意欲在现代国际商业贸易中争取一席之地,也必须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方式,以便可进可退,否则便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郭鹤年亦早就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将资金不断投向糖业之外的其他项目。从 60年代开始,郭氏集团暗自向多元化企业集团进发,7O年代后这一趋势尤其明显。新投资企业(包括向旧有企业追加资本)主要有以下几个:
  1。以粮食业起家,始终不弃郭氏兄弟有限公司是继承父业,以经营大米等粮食业创业的。该公司一开始从泰国输入大米,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销售。1962年,郭鹤年在此基础上创办了联邦面粉厂,之后粮食生意不断兴隆。1966年,巴生的面粉厂投入生产,很快巴生及新山合营的 4家面粉厂又先后上马。这些面粉厂主要从加振奋和澳大利亚输入小麦进行加工,年产量约 22万吨左右,占领了东、西马
  来西亚面粉市场的 4O%。同时,郭氏兄弟有限公司还独资创办拥有 100%股权的巴生古当食油有限公司,用大豆和棕榈油提炼食油。1985年,联邦面粉厂还利用面粉厂及食油厂的副产品制造饲料出售。1984年度,联邦面粉厂有限公司的总营业额达到 98000万元,扣税前盈利 3300万元,净利达 2300万元。1985年该公司的资本增至 8500万元,总产值有 3亿元。郭氏公司之所以一直不放弃粮食业,一是由于有利可图;二是由于是家传祖业,恐怕也有一层“不忘本”的意思。
  2。致力于航运业,有衰有荣前文说过,早在 4O年代末,郭鹤年即在新加坡创建了利克船务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航运。后来为了发展马来西亚本国的航运业,冲破远东货运船队的垄断,他赞同前马来西亚财政部长陈修信建立国家船运——马来西亚国际航运公司。马来西亚政府占有该公司 65%的股权,郭鹤年占有 1O%。1976年,这家公司获利 185O万元。1977年,郭鹤年将航运业扩展至香港,在香港成立了利克轮船公司并亲自担任董事长。该公司拥有价值 4000万美元的轮船 5艘,船行遍及全球。此外,他还与林绍良在新加坡、香港合营金舍利船务公司,承运大米、面粉及水泥等,主要业务在新加坡,财务则由香港的这家公司处理。近两年来,因为航运业萧条,郭氏航运公司的生意受到影响,相应地在航运业上的投资也有所收缩。但即便如此,郭氏兄弟有限公司现在依旧控制马来西亚的船务股票达 31098000股。
  3。房地产业方兴未艾在资本持续积累的基础上,7O年代初,郭鹤年着手发?
相关阅读More+

宠王

六角雪

有龙

蜜汁鸭片

传说模拟器

止汶

机械末日

兰帝魅晨

强兵

冰风皇帝

怪物他只想做个好人2

咩咩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