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似乎特别的蓝,蓝得让人生畏;安子发现深圳的市面更加的繁华,繁华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但这繁华的城市是别人的城市;只有这蓝蓝的天空是自己的天空。缺点和优点有时是一线之隔,诸如勇敢和鲁莽、聪明和狡黠、自信和自负……由此,缺点又不简单地是一种消极因素,其实世界上并没有纯粹和全然的鲁莽、狡黠和自负,而生活中倒是常常有这样的事,即有些人往往由于某种缺点而成功。深圳之大,都找不到一方容身之地。由于没有文凭,又不擅于推销自己,在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安子找工屡屡受挫。对深圳的爱恨交加属性大概是从它那立市之日就注定了的,从1979年的那个春天开始,深圳就与机会、梦想、淘金之类的关键词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无法挣脱。无论是80年代传说中的淘金沙滩,还是90年代炒作里的创业跳板,或者是21世纪众声喧哗的慌乱逐鹿地,不管它具有怎样的阅读蕴涵,从初始到如今,它始终与物质向往不可离。在一个终于公众意志觉悟,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度里,深圳的语意更加特别。浩荡的欲望式指向成就了这座城市的成功崛起,也铸就了它慌乱的斯芬克斯脚踵。而这座城,在圆满传奇“发财梦”的同时,亦撕裂了许多鲜活的青春,成为它的祭品;在晴朗的深夜,你可以听到它在发声,那是慌乱步伐走过的声音。安子和许多打工者一样选择了回家,选择了逃避。安子风尘仆仆拎着行李,坐长途汽车回到家中时,已是黄昏,安子的父亲正坐在家门口的凳子上砍柴,安子叫了声“老爸”,父亲惊诧了几秒钟,看清是安子时赶紧起身,迎向前来帮安子接过行李。吃饭的时候,父亲为安子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妈妈像小时候一样把安子爱吃的东西递到安子的碗里。安子明显地看到妈妈那双手粗糙了许多。儿女长大了,父母却老了。在安子的记忆中,妈妈的这双手为她洗过手、洗过脚、洗过澡、梳过头,无数次在半夜里起来为她和弟妹盖被子,可她却好像从来没有好好地握过妈妈的手,从来就没有抚摸过那双手,更别说为妈妈梳头,盖被子了。爸爸妈妈看到安子回来喜悦的心情,爱怜的目光,却反而让安子的心变得沉重起来,让她自责,让她愧疚。安子不知道自己有多久没有这么近去看过他们,有多久没有和他们谈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他们苍老了许多,疲惫了许多,头上也添了不少白发。看着他们,安子心中涌出一阵阵酸痛。安子回到家乡,想收拢疲惫的翅膀,可她很快发现,家乡人已把她当成了深圳人,对她寄予期盼。而深圳人总是把她当作外地人,加以拒绝。安子真有一种生存在夹缝里的感觉。父母开的小饭馆,每天早餐一碗米粉就卖一块钱。安子坐在那里,看着父母为了几角钱的微利,眼巴巴地盼着客人入店时,安子的心深深刺痛了。看到父母亲的这种生存状况,看到家中贫困的生活,安子再一次告诉自己,永远都不要再选择回到他们的身边,将来有能力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来,照顾他们,让他们过好一点的生活。于是,安子决定再次走入深圳。走出村口时,父亲把钱塞给安子:“别回来,这是爸爸给你的读书学费。”安子没有说话,扭过头,却哭了。安子又一次来到了深圳。她看到深圳的路灯很辉煌,感到这些灯火在不断照亮自己的理想,点燃自己的信念,她一下子找到了热爱深圳的理由。因为惧怕过父辈一样贫困的生活,使安子拥有了在深圳一定要成功的信念。蛇口已没有了立足的地方,安子惟一可以投靠的人便是客人。她给客人打了一个电话,要她在路口等她。思想像田野,不播粮食就长荆棘当安子从公汽上下来时,客人已足足等了一个小时。客人说想多感受一下等待的滋味……为客人这句话,安子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客人用满腔的柔情收留了安子。听到安子失业的消息,客人并没有感到突然。
“炒老板的鱿鱼和被老板炒鱿鱼并没有什么两样。以前你经常炒老板鱿鱼,现在被老板炒,你只是心里不平衡罢了。洒脱一点,就像自己又炒了老板的鱿鱼。”客人对安子说。是啊,月亮落下了,还有太阳。如果是一片辽阔的天空,迟早总会升起灿烂。“对于一个视人生感受为最宝贵的人来说,欢乐和痛苦都是收入,命运的打击会因心灵的收获而得到补偿。你不妨学学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赌场上输掉的,却在他描写赌徒心理的小说中极其辉煌地赢了回来。经历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财富,你该好好利用这笔财富。”客人的提醒深刻而富有哲理。安子的思路打开了:“我有独特的生活经历,是外界并不所熟知的打工者的经历,我可以写身边的打工姐妹们。”从客人居室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株高高的木棉树。在那烟树参差的春日里,花红点点,它牵动了安子的灵感,撩拨安子的文思。安子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创作了一篇小小说,故事的大意是:一个参加成人高考的打工妹落榜后痛哭流涕地烧了全部的复习资料,发泄说:“就当他妈的一辈子的打工妹吧!”客人读了后建议把这个打工妹的遭遇改写成落榜后继续奋进的故事。这样一来,小说的主人公就成了一个生活的强者。它启迪人们: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安子的这篇小小说发表后,碰巧被一个落榜的打工妹看到了,她找到安子,对她说:“安子,我从你的小说中得到了启示。我会像你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积极进取,决不让你失望。”安子开始感受到文学承载着的社会功能。木棉树的最后一叶花瓣凋零了,人们对它的嘉许也遗忘在往昔的记忆中,可是三角梅却成长了,那火焰般灿烂耀眼的红色向人们昭示着生命的更迭与延续。安子在寻找新的工作之余,又尝试着写《蛇口打工妹》,周围普通工友的喜怒哀乐都成了安子笔下所表现的题材。因为文学,安子结识了阿文——一个19岁的热情、开朗、豪爽、活泼的女孩。这位女孩后来成了安子笔下的一个悲剧人物。安子和阿文是在一次征文颁奖晚会上相识的,那一次,她们双双获奖。获奖的第二天晚上,阿文就按照安子提供的联系地址找上了门。从此安子那仅放得下一张单人床和一张书桌的小房成了阿文心灵的避风港。阿文的诗和散文写得很优美,讲出来的话也很有文采。两人很快成了朋友。1989年8月的一天中午,安子被告知阿文从楼上摔下来了。安子去病房看阿文,发现她的头缠满了纱布,腿、胳膊都摔断了。但阿文情绪乐观,还开玩笑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出院后头还裹着纱布的阿文依然谈笑风生。然而阿文也有情绪反常的时候,比如有人看见她半夜一个人站在阳台上落泪,快天亮时才回家。后来安子忍不住问阿文那晚究竟是怎么回事,阿文闪着忧郁的眼神,说出的话却发人深省:“安子,你以为我想自杀吗?以为那时我男朋友和我有隔阂,很可怜,要发泄是不是?过去的事,别再提了,好吗?如同我昨天的头发,虽舍不得剪掉,但毕竟沾了受伤的血,一剪掉,全没事了!”后来安子离开了蛇口,再没有见到阿文,听人家说她辞掉了三洋电子厂的工作,到南头一家独资厂去做了文员,再后来又听说她去了一家服装公司。过了很多年,出现在安子面前的阿文显得成熟、老练,从外表到气质都让安子感到新鲜和陌生。再以后又听说阿文因参加闹罢工,被老板借口炒掉,从此在朋友和父母的视线中隐去,杳无音信。一个平凡的打工妹,就这样在人流中消失了,如同戈壁滩上的一股流沙,任凭风雨带到海角天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暮色中,安子含着泪写下了阿文的遭遇,并在报纸上登出,题目就叫《失踪少女》。一个叫小翠的电子厂女工读了《失踪少女》后写信给安子,说:“……谢谢你理解了一个普通打工妹的苦与乐,你说出了我们心里的喜与忧,这失踪的少女是我认识的一个很要好的女孩……”一篇朴素的小短文竟如此牵动大家的心,这让安子深深地感动。安子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写自己熟悉的打工族。人生有好多路,你只能走好其中的一条。我们都是凡夫俗子,都不能圣人一般地把自己的脚印叠加成一个个正确无误的路标。有时候,我们难免迷迷糊糊地误入歧途,或者神思恍惚地走上一条远离目的地的岔道,等你陷入了生活的怪圈,才会突然觉得早就应该把自己执著的目光拓展成人生的跑道。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客人以他的才华进入市委宣传部,市侩也以其惯有的韧劲进入他和安子之间。有人说,客人,你一个市委机关干部,可不能和一个农村打工妹成家呀,一失足成千古恨。客人却说,我认为我的本质只是诗人,安子也是诗歌爱好者,在这一点上,我们门户相当,没有什么不妥。1990年圣诞节的平安夜,安子与客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选在这一天结婚,是因为客人和安子的名字中包含了“平安”二字。客人本名邱金平,带一个“平”字;安子带一个“安”字。就在平安夜的钟声中,两人仿佛接受了无数衷心的祝福。冥冥之中,安子感觉自己就是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而客人就是多情的王子。白胡子的圣诞老人和7个善良的小矮人携来礼物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就从这时起,安子幸福地成了客人的妻子。他们没有举行婚礼,甚至没有在安子的老家按照客家人的风土人情请“轿下酒”。
安子父亲的亲朋好友直说安子家小气,连大女儿出嫁这样的大事也不热闹热闹。安子的父亲就向人们解释:“现在安子没有钱,等他们挣到钱了再补接。”谁知安子父亲的许诺过了上十年才兑现。2000年,安子和客人在安子的老家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十周年庆典,并带上了他们的小女儿安安。他们这次向所有的亲朋好友发了请柬,请柬上特地加了两个大黑体字:“免礼。”这次他们请了二十桌酒席,客人中除了亲戚外,还有梅县劳动局来的干部。香港翡翠电视台及梅县电视台专程派记者录下了这一场面。深圳通心岭9幢宿舍的某间房子里,结婚后的安子坐在桔黄色的台灯下,写作之余,不时抬头望一望坐在另一张写字台前写诗的客人,心中便不免生出良多感慨……自己这个没有深圳户口的打工妹,却在深圳拥有了一个心爱的人以及与心爱的人同样温暖的家!1990年底,安子的纪实体报告文学《蛇口打工妹》在《蛇口工人报》刊登出来,引起人们的注目。《蛇口打工妹》一文由多个小故事组成。安子的这部作品是对社会对人生及生命体验的真诚感悟,是心灵感受的自然流露,是对打工者和打工生活充满深刻理解和敬意的表达。也许从纯文学的角度看并不是很成熟,但它是真实而令人感动的,是生动而富有激情的。安子后来的一些作品还被深圳市的其他报刊连载过。深圳广播电台也在“月亮湾”节目中对安子的作品进行了介绍。安子收到陌生读者、听众的来信更多了。新婚燕尔,安子继完成20多篇《蛇口打工一族》系列后,又开始了《青春驿站——深圳打工妹写真》的创作。《青春驿站》是安子对自己过去的日记加工创作而成的纪实体小说。1991年2月到7月的这半年时间里,安子读完了最后半年的大专课程,顺利地拿到了大专毕业证书;安子在深圳音像公司八卦岭展厅的工作也从业务主办做到业务主管,最后升为经理助理;《青春驿站》一书完稿。这是安子在打工生涯中压力最大的半年,却又是收获最多的半年。安子在写《青春驿站》的时候,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就想尽快地把那种感受表达出来。安子写出的这些故事,有自己直接亲历过的,有间接听别人说的,几乎每个故事都有生活的原型。在才能和智慧不相上下的人群中,你拥有更高的热情,成功便在更大程度上属于你。《青春驿站》的故事写到一两篇的时候,《深圳特区报》的一个连载版编辑看到了,当时就拿到《深圳特区报》准备连载。但稿子在报社引起了争论,很多人并不看好它。有人担心,《深圳特区报》有那么多知名的作家的作品等着去连载,如果连载一个打工妹的东西,有谁会去看?后来大家达成了这样一个意见:如果这篇文章连载以后,没有多大的反响,连载那么十几天以后就停下来算了。谁想到作品连载到十几天后,打工仔、打工妹的信件就像雪片般地飞到了编辑的案头。这个时候,编辑就不断地鼓励安子一篇一篇地写下去。此后,《蛇口工人报》、《深圳风采》、《深圳法制报》陆续发表安子的作品。这些作品在读者群中,特别是在打工阶层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安子”一时间成为深圳街谈巷议的人物。安子收到的来信不下三万封,把她住的房子的上下铺都堆满了。在一个月上中天的晚上,安子终于完成《青春驿站》的创作。合上书稿,安子不觉已热泪盈眶。那一段段寂寞哀愁的无奈,一个个孤独无助的徘徊,一片片落英残红的伤感,一串串执着奋进的足迹,不正是生命旅程中的一种记忆吗?多少个风霜苦雨,多少个失落无依,在更深人静时,只能独自品尝。于是,在寂寞的书桌前,安子用一种美丽,让岁月成文,成记忆,成辉煌。《青春驿站》的特色在于由一个个或长或短的人物序列构成,包括安子自己在内,共写了16个女性在深圳特区的故事。在绝大多数人物经历的描述中,都体现一种经得起摔打,处于逆境益加坚强的精神面貌。她们勤奋而又精明,善于学习且善于应变。她们在严峻的现实生活中,都意识到在这种处处充满竞争力的较量的现代社会氛围里,在个体的生存背景中需要相应的文化素养和一两样过得硬的实用技能支撑。因此,狂热地追求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适应千变万化的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是这些成功女性的显著特征。这种在特区形成的人生信念,促使她们找到了自己合适的生存空间。她们身上体现的那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永不服输的进取精神,对所有的打工者以及艰难地走向现代化的人们,都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从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热切呼唤着一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现代精神,引导人们在特区错综复杂的环境里珍惜光阴,以利于人类和社会发展。《青春驿站》是篇很女性化的作品,这不仅是它展露的是一个“打工妹”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它的情感、氛围、调子,充满了女性的温柔、细腻与梦幻,它同时也具有文学性,或许是为了适应报纸连载的需要,作品结构精致,文字简洁,且常有神来之笔。另外它还有较强的可读性,每一个故事都具有戏剧性,每一个人物都鲜灵凸现。安子之所以选择纪实文学这种体裁,显然有个基本的艺术动机,就是因为打工妹的生活本身曲折,自成精彩故事,稍作艺术加工,就呼之欲出,动人心魄。而要取得创作成功,至少需要两方面的条件:一是拥有丰富的原始素材;二是有独到的思想,充沛的激情。这两点,安子做到了。《青春驿站》以简洁真挚的文笔,真实地记录了一些特区打工妹漂流、奋进、成功或沉沦的过程和命运,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画面,记述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
作者基本上是用一串串相连的事件,即安子自身丰富的经历和体验来叩动人的心弦。这种经历的吸引力量源于新环境富有挑战性的诱惑和机遇,源于精神的?
“炒老板的鱿鱼和被老板炒鱿鱼并没有什么两样。以前你经常炒老板鱿鱼,现在被老板炒,你只是心里不平衡罢了。洒脱一点,就像自己又炒了老板的鱿鱼。”客人对安子说。是啊,月亮落下了,还有太阳。如果是一片辽阔的天空,迟早总会升起灿烂。“对于一个视人生感受为最宝贵的人来说,欢乐和痛苦都是收入,命运的打击会因心灵的收获而得到补偿。你不妨学学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赌场上输掉的,却在他描写赌徒心理的小说中极其辉煌地赢了回来。经历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财富,你该好好利用这笔财富。”客人的提醒深刻而富有哲理。安子的思路打开了:“我有独特的生活经历,是外界并不所熟知的打工者的经历,我可以写身边的打工姐妹们。”从客人居室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株高高的木棉树。在那烟树参差的春日里,花红点点,它牵动了安子的灵感,撩拨安子的文思。安子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创作了一篇小小说,故事的大意是:一个参加成人高考的打工妹落榜后痛哭流涕地烧了全部的复习资料,发泄说:“就当他妈的一辈子的打工妹吧!”客人读了后建议把这个打工妹的遭遇改写成落榜后继续奋进的故事。这样一来,小说的主人公就成了一个生活的强者。它启迪人们: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安子的这篇小小说发表后,碰巧被一个落榜的打工妹看到了,她找到安子,对她说:“安子,我从你的小说中得到了启示。我会像你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积极进取,决不让你失望。”安子开始感受到文学承载着的社会功能。木棉树的最后一叶花瓣凋零了,人们对它的嘉许也遗忘在往昔的记忆中,可是三角梅却成长了,那火焰般灿烂耀眼的红色向人们昭示着生命的更迭与延续。安子在寻找新的工作之余,又尝试着写《蛇口打工妹》,周围普通工友的喜怒哀乐都成了安子笔下所表现的题材。因为文学,安子结识了阿文——一个19岁的热情、开朗、豪爽、活泼的女孩。这位女孩后来成了安子笔下的一个悲剧人物。安子和阿文是在一次征文颁奖晚会上相识的,那一次,她们双双获奖。获奖的第二天晚上,阿文就按照安子提供的联系地址找上了门。从此安子那仅放得下一张单人床和一张书桌的小房成了阿文心灵的避风港。阿文的诗和散文写得很优美,讲出来的话也很有文采。两人很快成了朋友。1989年8月的一天中午,安子被告知阿文从楼上摔下来了。安子去病房看阿文,发现她的头缠满了纱布,腿、胳膊都摔断了。但阿文情绪乐观,还开玩笑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出院后头还裹着纱布的阿文依然谈笑风生。然而阿文也有情绪反常的时候,比如有人看见她半夜一个人站在阳台上落泪,快天亮时才回家。后来安子忍不住问阿文那晚究竟是怎么回事,阿文闪着忧郁的眼神,说出的话却发人深省:“安子,你以为我想自杀吗?以为那时我男朋友和我有隔阂,很可怜,要发泄是不是?过去的事,别再提了,好吗?如同我昨天的头发,虽舍不得剪掉,但毕竟沾了受伤的血,一剪掉,全没事了!”后来安子离开了蛇口,再没有见到阿文,听人家说她辞掉了三洋电子厂的工作,到南头一家独资厂去做了文员,再后来又听说她去了一家服装公司。过了很多年,出现在安子面前的阿文显得成熟、老练,从外表到气质都让安子感到新鲜和陌生。再以后又听说阿文因参加闹罢工,被老板借口炒掉,从此在朋友和父母的视线中隐去,杳无音信。一个平凡的打工妹,就这样在人流中消失了,如同戈壁滩上的一股流沙,任凭风雨带到海角天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暮色中,安子含着泪写下了阿文的遭遇,并在报纸上登出,题目就叫《失踪少女》。一个叫小翠的电子厂女工读了《失踪少女》后写信给安子,说:“……谢谢你理解了一个普通打工妹的苦与乐,你说出了我们心里的喜与忧,这失踪的少女是我认识的一个很要好的女孩……”一篇朴素的小短文竟如此牵动大家的心,这让安子深深地感动。安子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写自己熟悉的打工族。人生有好多路,你只能走好其中的一条。我们都是凡夫俗子,都不能圣人一般地把自己的脚印叠加成一个个正确无误的路标。有时候,我们难免迷迷糊糊地误入歧途,或者神思恍惚地走上一条远离目的地的岔道,等你陷入了生活的怪圈,才会突然觉得早就应该把自己执著的目光拓展成人生的跑道。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客人以他的才华进入市委宣传部,市侩也以其惯有的韧劲进入他和安子之间。有人说,客人,你一个市委机关干部,可不能和一个农村打工妹成家呀,一失足成千古恨。客人却说,我认为我的本质只是诗人,安子也是诗歌爱好者,在这一点上,我们门户相当,没有什么不妥。1990年圣诞节的平安夜,安子与客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选在这一天结婚,是因为客人和安子的名字中包含了“平安”二字。客人本名邱金平,带一个“平”字;安子带一个“安”字。就在平安夜的钟声中,两人仿佛接受了无数衷心的祝福。冥冥之中,安子感觉自己就是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而客人就是多情的王子。白胡子的圣诞老人和7个善良的小矮人携来礼物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就从这时起,安子幸福地成了客人的妻子。他们没有举行婚礼,甚至没有在安子的老家按照客家人的风土人情请“轿下酒”。
安子父亲的亲朋好友直说安子家小气,连大女儿出嫁这样的大事也不热闹热闹。安子的父亲就向人们解释:“现在安子没有钱,等他们挣到钱了再补接。”谁知安子父亲的许诺过了上十年才兑现。2000年,安子和客人在安子的老家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十周年庆典,并带上了他们的小女儿安安。他们这次向所有的亲朋好友发了请柬,请柬上特地加了两个大黑体字:“免礼。”这次他们请了二十桌酒席,客人中除了亲戚外,还有梅县劳动局来的干部。香港翡翠电视台及梅县电视台专程派记者录下了这一场面。深圳通心岭9幢宿舍的某间房子里,结婚后的安子坐在桔黄色的台灯下,写作之余,不时抬头望一望坐在另一张写字台前写诗的客人,心中便不免生出良多感慨……自己这个没有深圳户口的打工妹,却在深圳拥有了一个心爱的人以及与心爱的人同样温暖的家!1990年底,安子的纪实体报告文学《蛇口打工妹》在《蛇口工人报》刊登出来,引起人们的注目。《蛇口打工妹》一文由多个小故事组成。安子的这部作品是对社会对人生及生命体验的真诚感悟,是心灵感受的自然流露,是对打工者和打工生活充满深刻理解和敬意的表达。也许从纯文学的角度看并不是很成熟,但它是真实而令人感动的,是生动而富有激情的。安子后来的一些作品还被深圳市的其他报刊连载过。深圳广播电台也在“月亮湾”节目中对安子的作品进行了介绍。安子收到陌生读者、听众的来信更多了。新婚燕尔,安子继完成20多篇《蛇口打工一族》系列后,又开始了《青春驿站——深圳打工妹写真》的创作。《青春驿站》是安子对自己过去的日记加工创作而成的纪实体小说。1991年2月到7月的这半年时间里,安子读完了最后半年的大专课程,顺利地拿到了大专毕业证书;安子在深圳音像公司八卦岭展厅的工作也从业务主办做到业务主管,最后升为经理助理;《青春驿站》一书完稿。这是安子在打工生涯中压力最大的半年,却又是收获最多的半年。安子在写《青春驿站》的时候,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就想尽快地把那种感受表达出来。安子写出的这些故事,有自己直接亲历过的,有间接听别人说的,几乎每个故事都有生活的原型。在才能和智慧不相上下的人群中,你拥有更高的热情,成功便在更大程度上属于你。《青春驿站》的故事写到一两篇的时候,《深圳特区报》的一个连载版编辑看到了,当时就拿到《深圳特区报》准备连载。但稿子在报社引起了争论,很多人并不看好它。有人担心,《深圳特区报》有那么多知名的作家的作品等着去连载,如果连载一个打工妹的东西,有谁会去看?后来大家达成了这样一个意见:如果这篇文章连载以后,没有多大的反响,连载那么十几天以后就停下来算了。谁想到作品连载到十几天后,打工仔、打工妹的信件就像雪片般地飞到了编辑的案头。这个时候,编辑就不断地鼓励安子一篇一篇地写下去。此后,《蛇口工人报》、《深圳风采》、《深圳法制报》陆续发表安子的作品。这些作品在读者群中,特别是在打工阶层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安子”一时间成为深圳街谈巷议的人物。安子收到的来信不下三万封,把她住的房子的上下铺都堆满了。在一个月上中天的晚上,安子终于完成《青春驿站》的创作。合上书稿,安子不觉已热泪盈眶。那一段段寂寞哀愁的无奈,一个个孤独无助的徘徊,一片片落英残红的伤感,一串串执着奋进的足迹,不正是生命旅程中的一种记忆吗?多少个风霜苦雨,多少个失落无依,在更深人静时,只能独自品尝。于是,在寂寞的书桌前,安子用一种美丽,让岁月成文,成记忆,成辉煌。《青春驿站》的特色在于由一个个或长或短的人物序列构成,包括安子自己在内,共写了16个女性在深圳特区的故事。在绝大多数人物经历的描述中,都体现一种经得起摔打,处于逆境益加坚强的精神面貌。她们勤奋而又精明,善于学习且善于应变。她们在严峻的现实生活中,都意识到在这种处处充满竞争力的较量的现代社会氛围里,在个体的生存背景中需要相应的文化素养和一两样过得硬的实用技能支撑。因此,狂热地追求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适应千变万化的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是这些成功女性的显著特征。这种在特区形成的人生信念,促使她们找到了自己合适的生存空间。她们身上体现的那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永不服输的进取精神,对所有的打工者以及艰难地走向现代化的人们,都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从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热切呼唤着一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现代精神,引导人们在特区错综复杂的环境里珍惜光阴,以利于人类和社会发展。《青春驿站》是篇很女性化的作品,这不仅是它展露的是一个“打工妹”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它的情感、氛围、调子,充满了女性的温柔、细腻与梦幻,它同时也具有文学性,或许是为了适应报纸连载的需要,作品结构精致,文字简洁,且常有神来之笔。另外它还有较强的可读性,每一个故事都具有戏剧性,每一个人物都鲜灵凸现。安子之所以选择纪实文学这种体裁,显然有个基本的艺术动机,就是因为打工妹的生活本身曲折,自成精彩故事,稍作艺术加工,就呼之欲出,动人心魄。而要取得创作成功,至少需要两方面的条件:一是拥有丰富的原始素材;二是有独到的思想,充沛的激情。这两点,安子做到了。《青春驿站》以简洁真挚的文笔,真实地记录了一些特区打工妹漂流、奋进、成功或沉沦的过程和命运,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画面,记述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
作者基本上是用一串串相连的事件,即安子自身丰富的经历和体验来叩动人的心弦。这种经历的吸引力量源于新环境富有挑战性的诱惑和机遇,源于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