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szpe.net!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第495章 我已经完全理解了光刻机
  “阿辉,别纠结了。”曹海斌对眉头紧皱的阿辉说道。
  阿辉叹了口气,从电脑屏幕挪开视线,“好,领导,布置工作吧。”
  “诚如大家所见,”曹海斌清了清嗓子,“流水线智造这个项目,李总已经打好了骨架,铺好了路。”
  包括刘立伟在内,大家都眼巴巴看着。
  “呃……大家也不用气馁……”
  诶奇怪,为什么要用气馁这个词?
  “也不是,反正你们知道我的意思。咱们可能成果出得慢了,但就像李总说的,我们的基础研究做得到位,后续我们还有不少工作。我想了想,关键词的归纳,具体模型的补充,效率公式的优化,大量数据的匹配,以及最终平台的搭建,工作量都不小。”
  “对。”刘立伟捧场。
  “待会召集大家开个工作研究会,各自领一下任务。回去都好好研究一下李总发来的模型、算法跟程序,过两天我们再碰个头,看看怎么具体推进工作。”
  一番话下来,大家又点燃了些许激情,主要是捋清了一个简单逻辑:
  李颜是他们老板,能力这么强还不因为他们做不出来感到不满,是大好事。
  没有什么好气馁的。
  于是重心又偏向了“完成”,近在眼前的目标与一步一脚印的推进效果,必然是令人兴奋的。
  但大家散开后,阿辉还是对着电脑皱眉。
  曹海斌走过去拍了拍他肩膀,心想大概又是一个自认能力超群的人遭受降维打击的后遗症,准备帮他收拾破碎了一地的心。
  “阿辉,辉哥,还纠结呢?”
  “……不对。”
  “我跟你说,你现在这种心境,我们都经历过。能进未来科技的,谁还不是个人杰?而且大家往往都有点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倾向,不只是为了拿钱。所以啊……”
  “我不是在想这些东西,我不敢想。”
  诶?你之前不是这个样子哦兄弟。
  “我一开始还以为,李总确实如他所说就做了个骨架。”
  这句话一出来,曹海斌眼睛也瞪大了,他有点不祥的预感。
  阿辉的眉头就没解开过,“光是这个关键词,我以为就是大概分好了类,我们还需要根据基础资料不断完善……妈的,我以为他就是给了思路而已。”
  阿辉顿了顿,指着密密麻麻的树状图对曹海斌说,“这尼玛,我们几乎所有的例子都被他分类好了,提取了关键字,根据自己写的算法逻辑计算权重,关系图如此清晰,我们还有什么好做的?”
  曹海斌也皱了眉,看了老半天,“或许,让我们修改一下提提建议?”
  “他这哪里是做了个骨架,根本就是把工作做完了。”阿辉放下鼠标在原地转圈,“大哥,曹总,海斌哥!这分析我们不是不想做,是做不出来啊,你知道的啊!”
  曹海斌深吸一口气,半晌没说话。
  “我们连思路都拿不出来,你觉得我们拿什么改?”
  “等等等等,”曹海斌及时刹住车,“不改不是更好?”
  阿辉一愣,“哦,搞半天还是回到你跟我说的话上边去了……嘿。”
  他笑着摇了摇头,没再多言。
  原本准备两天后就召开的工作推进会,最终延期了。
  因为大家遇到了一样的问题——没东西好深化。
  大家以为李颜搞出来的流水线构建模型块只是“草图”,一打开却发现非常精细,该有的细节都有。
  那或许只是做了典型模型,数量上有缺失?
  结果非常齐全,齐全到李颜列为“特殊需求”的关键词里都有他妈15个构建模型。
  那应该是数据还不准确,至少无法互相匹配?
  答案是可以,不仅可以,甚至全部都能根据输入的具体参数自动匹配。
  ……那看看算法?
  至少程序不可能是完整的吧?
  结果该给的端口全给了,甚至连运算方法都经过了优化,测试版本同时放了三百个模型构建,输入数据之后一键匹配只需要两秒。
  开玩笑?
  至于李颜说得“效率计算公式”就更不用说了。
  大家看懂都费了好一阵功夫——毕竟是基于这套流水线智造系统的体系,拿头去优化自己理解都吃力的东西。
  这是一套非常完整、有坚实数据基础、自成体系并逻辑自洽的系统。
  研究来研究去,大家唯一能做的就是……
  表面功夫。
  李颜至少没有丧心病狂到把ui界面都做好。
  但令人无语的是,李颜早就搞出来过“未来科技ui自适应设计库”。
  他们甚至不用在里边挑东西,只要把在设计库里设置好需求,一键就可以生成一个平台的所有ui。
  这玩意儿是为了超级生活圈设计提效做的,当初交给了孙淼,孙淼带着两个部门干了两星期弄出来,被大家称赞为神速。
  孙淼还一直很避讳被夸奖,一直说“是李总厉害”。
  不少同事还暗自吐槽过孙淼,觉得舔老板太过头。
  现在看来……妈的,大概还真可能是李颜做了大部分工作。
  人好歹也是正儿八经的“艺术家”。
  于是,流水线智造项目组最终开会那天,大家都很沉默。
  互相面面相觑,不愿意说明“没发现有啥能优化的”,一群人保持着奇怪的默契。
  曹海斌屡次欲言又止,在吃光了桌面一小盘生后,还是发表了积极的言论:
  “既然确实没什么好深入优化补充的,咱们直接启动实际生产测试,问题要在实践中找!”
  众人皆表示赞同,眼睛突然又亮了起来。
  测试发现问题,解决了,那才是硬道理嘛。
  流水线智造项目的实际应用测试就这么如火如荼展开了。
  曹海斌找李颜汇报进度并申请资金的时候,李颜还有些惊讶。
  “你们还真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啊?呃……没有。”曹海斌听不太懂李颜这句话的意思。
  “那怎么这么几天才来推进实际生产测试?”
  才……来?
  “李总,这个,就四天吧?从您说我们去优化到现在。”
  “是啊,所以你们真找到什么问题了?这个我很好奇,说说。”
  曹海斌终于反应过来,浑身一下就热了,“这个,没有,我们没找到什么好优化的。”
  “那干嘛不早点开展测试?”
  你说的要我们优化啊,肯定要努力找啦李总!
  这话肯定是不敢说的,曹海斌只能挠挠侧脸。
  “为了不打击你们积极性,我才说去优化补充一些东西的。如果觉得没问题,就趁早实践了。”李颜说道,“但凡你们有能耐优化,就不至于自己想不出什么东西来了。”
  曹海斌吞了一下口水,“让您失望了李总。”
  “没有,别说这个。”李颜手里翻着书,“这本来也是我的想法,最懂我要什么的人就是我自己。想法在传递过程中必然产生信息丢失,你们从零启动研究,思路对不上也正常。说到底,你们能把前期资料收集做好,我就很满意了。”
  “那,我们还有启动生产测试的必要吗?”
  “当然要啊,生产精度与成本的细致账单,你可得给我。”
  “好的,那我马上启动。”“这些话也就是对你我会说说,你对下属该怎么表述,就自己琢磨吧。”
  “好的。”
  “争取年前搞出来一套可以演示的产品。”李颜说道,“等内部运转没问题了,直接邀请一些中型企业来座谈,提提流水线需求,完成第二阶段测试。”
  曹海斌走出李颜办公室的时候,狠狠吸了口气,站在阳台呼了半天,闭目养神好半晌,又走到楼梯拐角处点了根烟。
  刚好孙淼从楼梯经过,对着曹海斌露出一个神秘的微笑,小声说道:
  “神罚。”
  神经病啊。
  “干什么去?”
  “觐见。”
  “……你能不能正常点?”
  “保持敬畏,才能经得起神明凝视。”
  疯了……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曹海斌无语望苍天。
  等这根烟抽完,他突然冒出一个神奇的想法:
  “孙淼这样会不会才是对的?”
  孙淼找到汪紫,预约一个跟李颜汇报的时间。
  “孙总,跟您说过很多次了,李总强调过您去找他不需要在我这预约登记。”
  “不行,我还是要了解一下,免得李总不在,那是亵渎。”
  “孙总,您对李总会说这些话吗?”
  “那肯定不会。”孙淼笑了,“我又不是傻子,我很正常。”
  “……你在其他人面前也不这样吧?”
  “只在咱们几个部长间,”孙淼露出智慧的眼神,“你们明明也有同感。”
  “李总现在确实不在,他这几天应该都待在研究室。”汪紫说道,“不过他说有急事可以电联,你想跟他说啥?”
  “那没必要。说说咱们在国际市场的数据。”
  “这个我倒是不知道,成绩如何?”
  孙淼抿嘴点头,“你能闻到铁锈味。”
  “啊?”
  “很快就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汪紫手上记录的备忘录没忍住写下俩字:“中二。”
  李颜时隔几天,又回到了放着光刻机的研究室。
  这段时间没有持续输出的原因很简单——他已经完成所有零件的理解了。
  在办公室一方面是公司事务需要定期处理,尤其推进流水线智造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他想暂时脱离光刻机存在的环境,在电脑上复现光刻机模型。
  如果告诉曹海斌那些流水线智造的构建模型,是他在弄光刻机零件的时候顺手搞的,不知道能不能让自认免疫的曹工再次道心破碎。
  结果非常乐观,甚至有些超出预期。
  李颜不仅做到了在电脑上复现光刻机的运作,甚至对其中的不少零件进行了优化,合计减少了2851个零件。
  相比起接近七万的零件数,这个数字倒是算不得什么。
  但意义非凡。
  这说明李颜已经完全理解了光刻机。
  最恐怖的是,光刻机的关键构件本身,也被他如此拆解。
  目前还算难点的,也就是光学配件的生产了。
  李颜再厉害也是人,他总不可能靠用手摸用眼睛看就知道光学配件的尺寸与角度,而这个的精准度直接决定了光刻机到底能不能做出芯片。
  好在他已经不需要完完全全按照买到的这台光刻机数据一比一复刻,而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数据实现光学件的功能。
  但做到足够精细尺度下的精准度,就不是个人能力决定的了。
  要看工业水平。
  李颜需要足够强大的技术支持。
  他需要向其他人验证他确实理解了光刻机,只要能按他的数据制造出来,就能搞定这个被阿斯玛垄断的高级货。
  于是他给研究室换了个超高清摄像头,给了自己几天时间,要把拆得七零八落的光刻机拼起来。
  这么精细的机器,当然不可能真当积木玩,李颜拆的时候就借助了许多机器辅助,待着的研究室也是无尘处理的。
  但就算如此,如果对光刻机本身不理解,哪怕照着说明书一一装回去,大概率这台东西还是得废。
  精细程度如此高的机器,不夸张地说,对于一个螺丝拧多少圈可能都有要求。
  李颜突然想起石磊说的一件轶事,阿斯玛老总当年就卖光刻机给华夏一事发表过言论:
  “就算给他们设计图纸,也一样造不出来光刻机。”
  他心里五味杂陈,表情复杂。
  但沉静。
  三天时间,李颜把光刻机又给拼了回去。
  并且一点不紧张地启动了。
  最终结果,一切正常。
  而离谱的是,李颜手里还有没装上去的零件合计近一百个。
  这当然不是疏漏,现在“粗心”、“忘记”、“疏漏”这些东西,是不可能在李颜身上出现的。
  他是故意的。
  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证明他完全理解了光刻机。
  所谓的“无法复刻”,所谓的“工业明珠”,所谓的零件来自世界各国缺一不可,所谓的几万个零件都是高度优化后的成果……
  明明就有优化空间。
  李颜看着重新组装起来的光刻机,心里竟然有点怅然。
  搞来搞去,最牛逼的还是那套光学配件。
  但只要国内集中力量,精度能达标,按照李颜的图纸就能造出来一台光刻机。
  这是必然可以成功的。
  深紫外光的技术也不过如此,原理知道了,一切都是精度问题。
  而精度,其实也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降低要求的。
  一台车厢大小的、可以运输到其他地方工作的光刻机,难度肯定比一个“光刻屋”大得多。
  李颜甚至联络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几个光学研究室,想自己先测试一下。
  要是能拿着一套实际的光学配件,结合自己图纸说明,让官方找实力足够的厂家不计代价推进零件制造,应该就不难了。
  按理说,应该很兴奋才对。
  但李颜没有。
  他为“给图纸也造不出光刻机”这句话感到五味杂陈,不是什么家国情怀影响。
  而是非常离谱的一个想法:
  “就这?”
  (本章完)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限定室友(1v2)

擎苍月

战少,你媳妇又爬墙了

繁初

社死得到的男朋友

清茶与

医妾

北枝寒

影子

麦阿秋

贼老天你该死

不再恋爱(2)